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士師記】第五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6-4 09:58: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得勝凱歌(五1~31)】
   一、紀念那位與以色列立約的神(1~5)
   二、底波拉興起,人民生活得改善(6~11)──底波拉有組織力,又按公義審斷民間的事情
   三、眾人一心,擊潰敵軍(12~18)──巴拉率領一萬以色列人(四14)與迦南人爭戰
   四、神使用自然環境幫助以色列人(19~23)──星宿從天上爭戰……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沒
   五、雅億(24~27)──她作了神手中的器皿,因此蒙福
   六、諷西西拉(28~31)──以諷語手法表示西西拉的死,大大出乎人的意料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士五1】「那時底波拉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作歌,說:」
   〔呂振中譯〕「那時,底波拉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作歌,說:」
   〔暫編註解〕5:1 雖說這章是底波拉和巴拉作歌,但在  5:7 和  5:12 卻指出底波拉才是該詩歌真正的作者。
         作歌。許多民族都喜歡用戰歌來歡慶國家的勝利,第五章中舉例闡釋了許多國家各種的民族聖歌。如果某一天原文難以找到或不存在的時候,這首歌無疑是保留以色列人戰勝耶賓的故事的最有效的手段。它是所寫的最突出的軍事詩篇之一。
         1-31  底波拉之歌:學者公認這是一首古老的希伯來詩歌,詩中句子偶有殘缺現象,以致各譯本的翻譯略有出入;雖然如此,這首詩雄壯的氣魄仍清楚可睹。
         本段一般被認為是舊約聖經中最古老的詩歌之一。
         4:1-24 與 5:1-31 中間有些紀錄的差異,如:參戰的支派4:6  5:14-18 等,可能是因為紀錄的不完全或者是戰爭分為兩個時期的緣故導致。
         希伯來詩歌通常是對句而不是單行,偶爾也會有三行連句。底波拉之歌中出現最多次的平行對句法形式有二,一是同義對句法,也就是在第二行沒什麼大改變地重複加強第一句的概念 5:4,5 ;第二種則是漸進式或階梯式的對句法,也就是第二行重複第一行的一部份,再加一些新鮮的元素進去 5:19,20 ,使其思想更進一步。
         本章所記的詩歌為底波拉或她的同時代的人所作(7節中的“我底波拉”亦作“你底波拉”。“作以色列的母”一語更適於出自第三者之口)。這是聖經所載一首最古老的敘事詩歌,講的是四章所述戰爭的前因後果,也有未見前章的插曲,例如責備若干支派袖手旁觀,指出戰爭勝利由於河水氾濫,以及西西拉之母仍在視窗盼子歸回等。
         本章是第四章的詩歌版本。

【士五2】「“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贊耶和華。」
   〔呂振中譯〕「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人民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永恆主!」
   〔暫編註解〕底波拉在歌中強調以色列與其神立約的關係。「耶和華」一詞雖然給人殘暴的印象,但祂乃是出手拯救祂子民的神,作者著重的是神的榮耀。當時清楚地各支派對彼此有責任,因此未響應底波拉之呼召的支之所以受責備,是因為他們理當響應而未能做到。另外,責備的重點不是因為他們未能來幫助其他支派,而是他們沒來幫助耶和華本身5:23 。
         率領。希伯來單詞peroa` pera`oth。這兩個字都出自詞根para,意思是“率領”。因此翻譯為“軍長率領”。

【士五3】「“君王啊,要聽!王子啊,要側耳而聽!我要向耶和華歌唱,我要歌頌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
   〔呂振中譯〕「君王阿,要聽!王子阿,要側耳而聽!我要向永恆主歌唱;我要歌頌永恆主以色列的神。」
   〔暫編註解〕君王啊,要聽。這一節明顯是希伯來詩詞的排比句,分為兩部分,每部分的兩句陳述的形式一樣,字句有點區別。在後半節中英語聖經重複的“歌唱”一詞,希伯來文是兩個單詞,後半節的第二句加了弦樂伴奏所唱的韻律。

【士五4】「“耶和華啊,你從西珥出來,由以東地行走。那時地震天漏,雲也落雨。」
   〔呂振中譯〕「永恆主阿,你從西珥出來,由以東地行走。那時地震天漏,雲也落雨。」
   〔暫編註解〕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強敵,急風驟雨,河水氾濫,令詩歌作者想起當年神在西奈山顯大能,雷轟、閃電、密雲,領以民出曠野(出十九16~18;申三十三2;詩六十八7~8)。
         “西珥”即以東。
         天「漏」:「落下」、「滴下」。
         4-5從昔日耶和華在西乃山顯現的情景引申出祂的大能。
         這兩節以西乃山為地理中心,描寫耶和華自東面的西珥山(即以東地)駕臨(參申32:2);隨 一起來的有各種自然景象,如雷轟、閃電和密雲(參出19:16) , 就像這次神攻擊迦南軍隊時使用豪雨一樣。
         5:4-5 指的是過去的事蹟,參考 申 30:2  出 19:16-19 。

【士五5】「山見耶和華的面就震動;西奈山見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面,也是如此。」
   〔呂振中譯〕「山見永恆主的面就震動,西奈山見永恆主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
   〔暫編註解〕震動。這是對頒佈律法時西奈山震動的一個比喻。紀念這個神蹟也說明了神所行的大能。

【士五6】「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又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
   〔呂振中譯〕「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又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
   〔暫編註解〕珊迦的事看三31注。“大道”指當時商旅行走的道路。迦南人把守要道,又四出擄掠,大道不安全,百姓須繞小道而行。“官長停職”中的“官長”亦作“勇士”,以色列人中的勇士,心驚膽戰,都不見了。此語也可解作“鄉村十室九空”,因為居民都逃到有城牆的地方去躲避。
         “珊迦”。參看第三章31節。由於迦南人控制“大道”,所以以色列人要行走其它的路線。
         珊迦雖然殺了六百非利士人,但似乎未能使百姓完全脫離異族的壓制。
         「大道無人行走」:原文是「道路停止」或「道路止息」,有人認為應該略略更改拼音符號以解釋成「商隊止息」。
         6-8 以民受迦南人欺壓的悲慘景況:1 交通系統缺乏安全 ── 「大道無人行走」(6)。2 農村缺乏防衛的條件和力量,變得荒廢了。「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或譯作「以色列中農村絕跡」(呂振中譯本)。3 武備不精又不足。

【士五7】「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
   〔呂振中譯〕「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
   〔暫編註解〕「官長」:原意不詳,可能是指「鄉村民眾」。
         官長「停職」:「停止」、「止息」、「結束」。如果「官長」是「鄉村的民眾」,那「官長停職」就是「鄉村不再有人」的意思。
         「直到我底波拉興起」:不只貿易之路困難重重,以色列的農村由於沒有城牆,同樣遭迦南人劫掠,這種苦況一直持續到底波拉興起作士師拯救以色列為止。

【士五8】「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那時,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藤牌槍矛呢?」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選擇新神,交戰的事就臨到城門。那時,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盾牌槍矛呢?」
   〔暫編註解〕以色列人離棄神,敬拜異教的假神(“新神”),是災難的主因。不見“藤牌槍矛”:在迦南人的壓迫下,以民可能不准藏有武器。
         以色列人轉向拜偶像,而且卸下武裝。
         「四萬人」:可能指這些支派中能作戰的人數。
         「豈能見盾牌槍矛」:表示以色列人面臨戰爭,卻都沒有武器。

【士五9】「我心傾向以色列的首領,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贊耶和華。」
   〔呂振中譯〕「我心傾向以色列的首領,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永恆主!」
   〔暫編註解〕首領。詩歌在描述了以色列人的困境之後,九節到十一節轉而要求希伯來所有的人感謝那些終結迦南人統治的人。首先是以色列的“首領”原文是“立法者”或“實施者”。是指如像巴拉那樣為以色列的勝利冒生命危險的人。他們是管理以色列的人,其職責是維護律法和國家秩序,在此時表現出他們值得信賴。底波拉能很好地呼召百姓感謝神幫助他們打敗迦南敵人。
         在今天的教會中有許多信心堅定的領袖,無論平信徒還是聖職人員,他們為了教會的成長,把人生最好的年華完全奉獻出來,這樣的人應得到教會和社會的感激。我們應為他們付出的辛勤勞動稱頌神,就如底波拉讚揚那些領袖們一樣,是他們用熱情興起來攻打迦南人。

【士五10】「騎白驢的、坐繡花毯子的、行路的,你們都當傳揚。」
   〔呂振中譯〕「騎白驢的、坐繡花毯子的、行路的,你們都當傳揚!」
   〔暫編註解〕“騎白驢的”當指社會中有地位的人(參十4;十二14所記小士師的家人)。“行路的”指普通人。“坐繡花毯子的”意義難定,或指坐在堂上審判人的。
         「騎白驢的」:指社會上的富人與統治階級。
         「行路的」:指沒有代步工具的窮人。
         整節的含意是:底波拉邀請社會各階層人士同來傳揚神的恩典。
         「騎白驢的」:指「貴族」或「富人」,所以才能騎罕見且昂貴的白驢。
         「坐繡花毯子」:指「貴族」。
         5:10,11 情況大逆轉,旅行者可以正大光明地來往各地,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聚集在打水之處。

【士五11】「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人必述說耶和華公義的作為,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義的作為。那時耶和華的民下到城門。」
   〔呂振中譯〕「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人必述說永恆主公義的作為,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義的作為。那時永恆主的民下到城門。」
   〔暫編註解〕“在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原文意義難定,有的譯為“打水之處歌唱者的歌聲”,有的譯為“打水飲羊時彼此唱和的女子”。大概是說以色列人的領袖和人民,聽到民間對神大能的歌唱,傳揚耶和華公義的作為,應歡欣鼓舞。《和合本》的譯文著重戰爭已過,歌唱和平之意。
         「遠離弓箭響聲打水之處」:或譯作「在打水人中有弓箭手的聲音」,表示弓箭手從戰場回來,回復平民身分,在打水處工作時述說神的拯救。
         「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義的作為」:或譯作「他在以色列農村施行的拯救」(呂振中譯本)。
         「耶和華的民下到城門」:指百姓毋須躲避仇敵,紛紛重返光複的城鎮。
         「在遠離弓箭響聲」:原意不明,可能是「比弓箭的響聲更大」、在那些分擄物的聲音中」、「在那些分水飲羊的聲音中」、「在哪些分別羊群的吵雜聲中」。
         「打水之處」:通常是兵家必爭之地,為最危險處。但如今連住在此處的人民都可以輕鬆地開口稱頌耶和華。
         「城門」:傳統上,城門口是聚集審判或商議之地,現在則為了感恩而召集百姓。
         5:11 很有意思。RSV 的英譯本出現了「農民(peasant)」,如此一來,作者把構成軍隊骨幹的英勇農民與耶和華公義的作為(AV、RV、和合本)和勝利融在一起。配得榮耀的是耶和華,但祂從不忘記參與其中的小人物。

【士五12】「“底波拉啊,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唱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啊,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
   〔呂振中譯〕「底波拉阿,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唱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阿,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
   〔暫編註解〕詩歌作者願底波拉和巴拉興起,唱勝利之歌,帶著戰俘作凱旋遊行。
         「擄掠你的敵人」:字面意義是「擄掠你的俘虜」。
         興起。詩歌的這個呼喚,既是喚醒底波拉自己,也是鼓動以色列各支派。
         唱歌。不是勝利的讚歌,而是激勵各支派投入戰鬥的戰歌。
         巴拉啊,你當奮興。巴拉作為希伯來人公認的軍事領袖,被催促著發起戰鬥擄掠敵人。

【士五13】「那時有餘剩的貴胄和百姓一同下來。耶和華降臨,為我攻擊勇士。」
   〔呂振中譯〕「那時有餘剩的貴冑和人民一同下來;永恆主降臨,為我攻擊勇士。」
   〔暫編註解〕以色列各支派的勇士響應號召,聚集備戰。參加的有以法蓮、便雅憫、瑪姬(當為住在約但河東西兩岸的瑪拿西支派,參書十三29~31;申三15)。還有14節所記的西布倫、15節記的以薩迦和18節記的拿弗他利。這六支派是直接受到西西拉壓迫的。這裡也提到流便(15~16節)、河東的迦得(17節;參書十三25,“基列人”),還有沿海的但和亞設(17節),責備他們只知自固吾圉,不出兵援應。南部的猶大和西緬一字未提,可能因為在南部,中間隔有迦南人的基色和基遍人的城邑,而本身又受到非利士人的威脅,鞭長莫及,自顧不暇。至於只負祭祀責任的利未人,因無作戰義務,詩中也未見其名。參書前<參考資料>的“歷史背景”。
         5:13 應翻譯為「那時,倖存的百姓下到貴族那裡,耶和華如勇士為我降臨。」或「那時,倖存者下到貴族那裡,耶和華的百姓如勇士為我降臨。」
         13-15上  稱讚參與戰事的以法蓮、便雅憫、約但河以西的瑪拿西、西布倫和以薩迦支派(拿弗他利在18才提及)。

【士五14】「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從以法蓮下來的,便雅憫在民中跟隨你;有掌權的從瑪姬下來;有持杖檢點民數的從西布倫下來。」
   〔呂振中譯〕「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從以法蓮下來的;便雅憫在民中跟隨你。有掌權的從瑪吉下來;有持杖檢點民數的從西布倫下來;」
   〔暫編註解〕「根本」:即定居下來。亞瑪力人居於南部,按理不會出現於以法蓮地,這可能是他們早在以法蓮支派來到前曾居於此。
         或改譯作「以法蓮沖進山谷」(呂振中譯本),「山谷」是指與西西拉爭戰的地方。
         「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可能指以法蓮支派有個地方稱為「亞瑪力人的山地」。該地區原是亞瑪力人居住的地方。
         5:14 頭半句的字面意思是「從以法蓮下來的人,他們的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看似荒謬不可能,但倘若稍微加以修改,不但可以讓這個句子明白易懂,更可顧全 5:13-15 的一致:「從以法蓮地,他們湧進谷地」。情況可能是以色列人飛奔下山與西西拉短兵相接,便雅憫支派帶頭,緊接著的是以法蓮、瑪吉、西布倫、以薩迦支派。
         「瑪吉」:原指約但河西的瑪拿西半支派,不過這裡應該是指約但河東的瑪拿西半支派。

【士五15】「以薩迦的首領與底波拉同來,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眾人都跟隨巴拉,沖下平原。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
   〔呂振中譯〕「以薩迦的首領和底波拉同來;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眾人都跟隨巴拉衝下平原;在呂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
   〔暫編註解〕「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或譯作「以薩迦是忠於巴拉的」。
         「溪水旁」:「溪流」、「分區」,這裡是「分區」的意思。
         「流便的溪水旁」:「流便的宗族中」。
         15~17 流便、基列、但和亞設拒絕參加對抗西西拉的戰役。
         15下-17責備沒有參戰的流便、約但河以東之瑪拿西、但和亞設支派(猶大和西緬在南端,遠離戰區,可能未被邀請參戰,不在譴責之列)。但族在北遷之前(參18),原居地中海邊約帕附近。他們因此可能在腓尼基人的商船上作船員。
         5:15-17  譴責那些拒絕應戰的支派,其中「流便支派」沒有參戰,可能是因為他們所處的位置與耶賓控制的區域有相當的距離,所以他們將自己維持在孤立的地方只顧自己畜牧的事情。基列指約但河東邊的「迦得支派」和「瑪拿西半個支派」( 書 13:24-25 )沒也有參戰,因為他們不願意橫過約但河協助自己的兄弟。「但支派」是因為他們專注在自己的商業世界裡面(帕約港, 書 19:46 )所以沒協助自己的兄弟。「亞設支派」亦留守在自己的港口沒協助自己的兄弟。
         這些支派不肯協助同胞的原因可能和當初沒有趕出迦南人的原因相同,也可能原因如下: (1)他們不相信神的幫助 (2)不振作 (3)懼怕仇敵 (4)因為擔心仇恨影響目前的生意來往影響致富,我們是否有時也因為這些原因而不願意幫助弟兄姊妹?

【士五16】「你為何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
   〔呂振中譯〕「你為何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呢?在呂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

【士五17】「基列人安居在約旦河外。但人為何等在船上?亞設人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
   〔呂振中譯〕「基列人安居在約但河外。但人為何等在船上?亞設人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
   〔暫編註解〕等在船上。士師記十八章記載了但人遷移到北方,這發生在底波拉的時期以前。這句話暗示但人與適於遠航的腓尼基人有一定程度的融合,或至少與他們一定程度的聯合,就是在但人對他們的以色列兄弟重獲獨立的努力失去興趣的時候。
         亞設人。亞設人也經歷了迦南人以及提爾和西頓的海上水手腓尼基人的併吞,他們就不願加入希伯來人的反抗。與世界聯合,與它的靈相交,貪戀世界就會把很多基督徒加入與黑暗之主爭戰的願望消磨殆盡。當他們的弟兄在基督徒傳道的工作上積極努力時,他們卻無動於衷,袖手旁觀。
         在港口。字面原義是“在他登陸的地方。”此短語說明是描述船碼頭的外觀及距離或“它們之間缺口”。

【士五18】「西布倫人是拼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處,也是如此。」
   〔呂振中譯〕「西布倫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低處也是如此。」
   〔暫編註解〕5:18  則提到參與的支派( 4:10 ),和 5:15-17  成為強烈的對比。
         高處。可能是指有點海拔高度的地帶或小山丘地帶,在這裡西西拉力圖重組力量,守衛他的防線。在士4:10中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人觀察到這一點,就組成以色列的主力軍,顯然,暴風雨襲擊了這個抵抗的中心,這將西西拉強大的軍隊徹底擊潰。

【士五19】「“君王都來爭戰。那時迦南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納爭戰,卻未得擄掠銀錢。」
   〔呂振中譯〕「君王都來交戰。那時迦南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納交戰,卻未得擄掠銀錢。」
   〔暫編註解〕迦南諸王。西西拉的軍隊可能包括鄰近的加強迦南城防的像他納和米吉多的王,這兩個城市在河的南岸,但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勇敢的進攻顯然在戰鬥的混亂中擊垮了這些據點。
         未得。在收繳戰利品的地方,因幫助西西拉作戰,這些王既失了城又送了命。
         19~22本節至22節是西西拉在基順河的平原上兵敗的描寫。“米吉多”是個古戰場,位於耶斯列平原北面,地勢易守難攻,是士師時代以色列人未能攻取的重要防城之一(書十七11;士一27)。後來所羅門王取得其城,建有大規模的養馬場,增添軍備,以固北邊防守力量。歷史上有名的埃及法老杜得模西士三世(Tuthmosis Ⅲ,約主前1500年)與敘利亞的戰爭,即在此進行。由於此城是耶斯列平原通往沙侖平原的要津,乃兵家必爭之地。聖經上所記戰役以此為戰場的有:1,底波拉得勝西西拉(10~24節);2,基甸打敗米甸人(六33;比較七1~25);3,掃羅戰敗(撒上三十一1及比較二十九1);4,約西亞王與法老尼哥戰敗被殺(王下二十三28~30;代下三十五20~24)。
         有的解經家相信,《啟示錄》預言的末日“哈米吉多頓大戰”的戰場就在這裡(啟十六12~16;十七14;十九17)。希伯來文“哈米吉多頓”的意思就是“米吉多山”。他納也是一個設防城,約書亞曾打敗其王(書十二21),但未功得其地;現仍可見此城廢墟。
         「米吉多水旁的他納」:米吉多與他納相聚八公里,考古發現米吉多(第七地層)在西元前1150-1125年期間曾被摧毀,表示底波拉的勝利可能追溯至西元前1125年。與他泊山(以色列人的根據地)南北相距24公里。

【士五20】「星宿從天上爭戰,從其軌道攻擊西西拉。」
   〔呂振中譯〕「星宿從天上交戰,從其軌道攻擊西西拉。」
   〔暫編註解〕指神所降下的傾盆大雨。
         「星宿」:迦南神話中,星宿是雨水的源頭,在巴力的掌管之下。但現在反而過來攻擊迦南聯軍的領袖。這也表明迦南軍隊遭遇暴雨的攻擊。
         「星宿從天上爭戰」:指耶和華為著以色列人介入戰爭,安排傾盆大雨為以色列而戰,將正在棄鐵車而逃的迦南人徹底衝沒。
         星宿。就是自然的力量,代表神的能力,他掌控自然的力量。
         20~22看四15注。

【士五21】「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沒。我的靈啊,應當努力前行。」
   〔呂振中譯〕「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沒;我的靈阿,應當努力前行。」
   〔暫編註解〕把敵人沖沒。見士 4:15。

【士五22】「那時壯馬馳驅、踢跳、奔騰。」
   〔呂振中譯〕「那時壯馬馳驅,踢跳,奔騰。」
   〔暫編註解〕顯然馬匹竭力用馬蹄踩踏土地,意欲逃離洪水。
         5:22 這裡用重複的字眼「馳驅,踢跳,奔騰」來描繪迦南人瘋狂逃命的景況。
         壯馬馳騁。潰退中的恐怖和混亂致使在草原上踢跳,弄傷了腳蹄,使得馬足變跛,馬就沒有用處。

【士五23】「“耶和華的使者說:‘應當咒詛米羅斯,大大咒詛其中的居民,因為他們不來幫助耶和華,不來幫助耶和華攻擊勇士。’」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使者說:應當咒詛米羅斯,大大咒詛其中的居民;因為他們不來幫助永恆主,不來幫助永恆主攻擊勇士。」
   〔暫編註解〕米羅斯為基順河畔一城。西西拉的軍隊潰敗時,此城的人本可乘勝殺敵,卻作壁上觀。
         “米羅斯”城沒有幫助以色列人,後來為此而受咒詛。
         「米羅斯」:可能在拿弗他利境,基底斯以南。這處雖然接近戰場,但其村民畏縮不參戰。
         「米羅斯」:「避難所」的意思,確定的位置不詳,可能是現代的  Maurus 廢墟,位於加低斯拿弗他利以南11公里的地方。

【士五24】「“願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棚的婦人更蒙福祉。
   〔呂振中譯〕「願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棚的婦人更蒙福祉。」
   〔暫編註解〕雅億不屬以色列支派(一16;四11,17),卻信守基尼人與以色列祖先的盟約,幫助殺敵,受到祝福(參四18注)。
         「住帳棚的婦人」:也就是「遊牧民族的婦人」。
         5:24-27 重複詳述雅億將西西拉殺死的情節重複描述,她的勇氣也正好和米羅斯人的懦弱( 5:23 )成為強烈對比。

【士五25】「西西拉求水,雅億給他奶子,用寶貴的盤子,給他奶油。」
   〔呂振中譯〕「西西拉求水,雅億給他奶子,用寶貴的盤子給他奶油。」
   〔暫編註解〕“用寶貴的盤子給他奶油”就是把凝乳盛在大碗裏。
         寶貴的盤子。可能是來自克利特精緻的一種碗,為高貴的人使用的。

【士五26】「雅億左手拿著帳棚的橛子,右手拿著匠人的錘子,擊打西西拉,打傷他的頭,把他的鬢角打破穿通。」
   〔呂振中譯〕「雅億左手拿了帳棚的橛子,右手拿了匠人的錘子,擊打西西拉,打傷他的頭,把他的鬢角打破穿通。」
   〔暫編註解〕拿著……錘子。結合本篇詩歌和士4:21對雅億的記載,一幅圖畫浮現出來,當西西拉很快入睡以後,雅億靜靜地靠近,並拿錘子猛擊他,打碎了他的頭,雖然受了致命的傷,但他還能掙扎起來,根據士5:27的說法,西西拉在雅億腳前曲身撲倒(希伯來單詞kara“曲身跪倒”)接著曲身倒臥(原文字義“以暴力相待”)然後雅億用釘帳棚的木橛把他釘在地上。但仍然很難具體的瞭解這首詩所用的語言。

【士五27】「西西拉在她腳前曲身僕倒,在她腳前曲身倒臥。在那裡曲身,就在那裡死亡。」
   〔呂振中譯〕「西西拉在她腳前曲身仆倒,在她腳前曲身倒臥;在那裏曲身,就在那裏死亡。」

【士五28】「“西西拉的母親,從窗戶裡往外觀看,從窗櫺中呼叫說:‘他的戰車,為何耽延不來呢?他的車輪,為何行得慢呢?’」
   〔呂振中譯〕「西西拉的母親從窗戶裏往外觀看,從窗櫺中呼叫說:他的戰車為何耽延不來呢?他的車輪為何行得慢呢?」
   〔暫編註解〕“以色列之母”底波拉勝利凱旋,西西拉之母憑窗守待,兒子卻永不歸來。詩人所歌頌的勝利,雖為以民帶來和平,但非常短暫,不久百姓故態復萌,落入米甸人手中。
         西西拉的母親。有適宜地評論說,這一有諷刺意味的生動段落,描述西西拉母親的焦慮和擔憂,很可能是由一位婦女所寫。與之形成鮮明對比,雅億的行為使人為之高興,但卻有一位母親陷於痛苦的境地,她徒勞地試圖壓抑災難的來臨的預感。當西西拉可恥而死時,在他遙遠的都城,他的母親焦慮而迷茫,他為何耽延不來。她充滿了擔憂,並朝窗外遙望道路遠處繚繞的塵埃雲霧,等待向她宣告兒子歸回。她凝望而聆聽,但聽不到戰車的凱旋,這種擔心和恐怖刺激著她的心。
         28~30 情景轉到西西拉家裏。西西拉的母親只想知道西西拉遲遲未返,是否由於戰利品的分配。這樣,作者就把她的關懷大打折扣了。
         28-30底波拉之歌雖然基本上是一首戰歌,但內中亦有富人情味的一段,描寫迦南婦女焦急地等待親人攜同戰利品凱旋而歸。

【士五29】「聰明的宮女安慰她(原文作“回答她”),她也自言自語地說:」
   〔呂振中譯〕「聰明的宮女安慰她〔原文是回答她〕,她也自言自語地說:」

【士五30】「‘他們莫非得財而分,每人得了一兩個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為擄物,得繡花的彩衣為掠物。這彩衣兩面繡花,乃是披在被擄之人頸項上的。’」
   〔呂振中譯〕「他們莫非得財而分?每人得了一兩個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為擄物,得繡花的彩衣為掠物。這彩衣兩面繡花,乃是披在被擄之人頸項上的。」
   〔暫編註解〕「乃是披在被擄之人頸項上的」:或譯作「是披在掠奪者的頸項上的」(「掠奪者」,指西西拉)。
         得財而分。對於不祥之兆,聰明的宮女為安慰西西拉的母親就在等待中給予這樣推斷。他母親也這樣聊以自慰,心想他們的軍隊因收繳戰利品而被耽延了。他們描繪出一幅美好的圖景,穿著繡花彩衣,擄掠了女子,他們的男人因帶著擄物,所以在返回的路上耽延了。顯然稱之為“聰明的宮女”的話是反諷之語,因為他們的推測與事實截然相反。詩歌的作者沒有描述這些驕傲的婦女們的失望,而將這幅畫面留給瞭解故事真相的讀者,讓他們去想像當西西拉戰敗的消息傳到時的情景──沒有戰利品,沒有勝利,英雄死了,軍隊潰散,一切都失敗。

【士五31】「耶和華啊,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
   〔呂振中譯〕「永恆主阿,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
   〔暫編註解〕「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直譯是「如太陽在它的強力中出現」。
         都這樣滅亡。這一段落中突出的詞彙是“所以”。它把整台戲中剛愎自用的迦南人再次帶到我們眼前,以色列人猛烈地進攻,可怕的潰敗,西西拉的逃跑,他在一個婦女手中的死,他母親的焦慮。這首歌的結局表達了這樣的願望,神所有敵人的結局都是滅亡──這是他們最終的下場。
         本章描述了對敵人可怕的殺戮,這一定要根據事件發生的時代來理解。對相關難點的進一步思考見申14:26註釋。
         如日頭。這裡為愛神並事奉他的人呈現了一幅榮耀的畫卷,先知以賽亞(賽60:1),但以理(但12:3)和瑪拉基(基4:2;參見《善》第三十九章)都作了描述。
         國中太平。倘如在這太平年間百姓都行在耶和華的道路上,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對今天神的教會也是一個教訓。在此和平的年代,一個極大的挑戰,就是我們要在生命中發出真理的光芒,照耀他人,因而促進神聖工的完成,神余民榮耀的國度就會降臨。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蔡哲民等《士師記查經資料》․《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