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約書亞記】第十八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5-26 15:18: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暫缺)

逐節詳解

【書十八1】「以色列的全會眾都聚集在示羅,把會幕設立在那裡,那地已經被他們制伏了。」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全會眾都聚集在示羅,把會棚立在那裏;那地在他們面前被征服了。」
  〔暫編註解〕“示羅”意為“安息”。此城屬以法蓮支派。約書亞揀選示羅為設立會幕的地方,供全民敬拜神(申十二11)。示羅位於伯特利北15公里的山岡上,在迦南地中央(士二十一12),會幕暫時設此(十九51;士十八31),稱為“神的殿”(撒上三3)。士師時代會幕一直設在示羅。以利為士師時,約櫃為非利士人擄去,示羅地位式微(參撒上1~4章)。聖經沒有詳細記述示羅衰微的經過,其情況一定曾令當時的人震驚。示羅的命運說明犯罪所能招致的慘痛後果(詩七十八60;耶七12,14;二十六6)。後來,會幕先後建在挪伯(撒上二十一1)、基遍(王上三5)等地,直到所羅門王造成聖殿取代為止。
         會眾從吉甲遷移至示羅,即伯特利以北十英里(16公里),把會幕設立在該處,而會幕在士師統治期間一直停在示羅那裏(參看二二9,12;撒上一3)。
         「示羅」:在示劍以南十九公里(十二英里),位於以法蓮境內。示羅被選中為設立會幕之地,可能因為它處於迦南地的中央,占地理上優勢。
         示羅。意為“安息之地”。可能是因為耶和華的會幕經歷了四十多年的漂泊後終於安置在這裡。本來靠近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的示劍似乎會被選中,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已經奉獻給神了。但顯然神選擇示羅至少暫時作為祂的居所(申12:5,11,14)。選址在此有三條理由:一,位置適中,二,周圍有防禦,與其他地方隔開,三,屬於約書亞所在的以法蓮支派。作為國家的領袖,他需要隨時到聖所去求問以色列的神。考古發掘證實了士21:19所說它的位置在“伯特利以北,在示劍大路以東”,就是今天的塞倫(Seilûn ),位於伯特利以北15公里,利波拿東南5公里,在耶路撒冷到示劍的大路以東的兩座小山中間。它處在各個支派的最中心。約櫃在這裡安放了約三百年,直到以利的時代被非利士人擄走(撒上4:1-11)。
         地已經被他們制伏了。周圍的地區都已征服了,並被猶大,以法蓮和瑪拿西三個支派所佔領(15-17節)。沒有什麼能妨礙約櫃從吉甲的保護地運到示羅了。這件事在其他的支派的土地還沒有分配就完成了。
         1-2  神的會幕終於結束了“漂流”!你看──以色列人將許多尚未攻佔之地暫且擱下,將宗教中心由吉甲(參5:8-9的經文註釋)搬到示羅。這可能是設立永久性會幕的頭一個地方。神的會幕直譯應為 " 神與人會面的地方 ",神在那裡住在祂的百姓中間(參出25:8)。會幕設立在全地的中央,使百姓更容易去參加特別的敬拜,並守一年一度的幾個宗教節期。
         以色列人偉大的祭司兼先知撒母耳的家人,就常常去示羅。當撒母耳還是童子的時候,就被母親帶到那裡,在會幕裡事奉耶和華(參撒上1:3,22)。在整個士師時代(大約三百年),會幕一直設在示羅。在神的約櫃被非利士人奪去的時候(參撒上4、5兩章),這城顯然也被他們毀滅。這個城從來未能名副其實地成為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以後的經文記述了這城的罪惡和偶像敬拜(參詩78:56-60;耶7:12-15)。
         1-10  以色列人要得神所賜的地,必須憑信心攻取:約書亞督促停滯不前的七個支派去得地為業,首先要他們抽籤分配迦南未分之地。

【書十八2】「以色列人中其餘的七個支派,還沒有分給他們地業。」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中還留下七個族派、沒有分得產業。」
  〔暫編註解〕2~9 約書亞派遣二十一人去勘察那仍未分配給猶大、瑪拿西和以法蓮的土地。
     2~10  15~17章記述過了猶大、以法蓮和瑪拿西三個支派已在河西分得了地業。會幕既已設立,約書亞又為其餘七個支派分地。本章至19章所記即為分給便雅憫、西緬、西布倫、以薩迦、亞設、拿弗他利及但的土地。
         他們在示羅拈鬮,最後還特別給了約書亞一塊土地。比較來說,猶大、以法蓮、瑪拿西三個大支派分得的土地面積較大,較小的是西布倫和以薩迦。
         2-10  還未分到地的七個支派,他們的心情如何?以色列人其餘的七個支派還沒有分到地業,他們聚集到示羅,約書亞在那裡給他們拈鬮,來決定哪塊地歸與誰。神使用這種神聖的方法作出選擇,而不是由約書亞或任何作領袖的來決定。
         到這個時候,大多數地區的迦南人勢力已被削弱,他們已不再成為威脅。可惜,百姓並沒有遵照神的吩咐,除滅殘餘的迦南人,因這七個支派的人不想惹事生非,遭遇抵抗。也許作為遊牧民族,他們不想在一個地方定居,寧可在經濟上倚靠那些他們所應當除滅之人。另外有些人可能害怕繼續爭戰要付出重大的代價,且斷絕供應。和敵人交易獲利,要比靠自己張羅更容易,也更合算。

【書十八3】「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 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
  〔呂振中譯〕「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永恆主你們列祖的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懈怠怠不進去取得它、要到幾時呢?」
  〔暫編註解〕以色列人長久過慣了遊牧生活,不想改變。他們靠搶掠迦南人致富,生活過得很豐裕。他們似乎滿意於目前的安逸,無心去爭取他們的產業了。就像過去巴別塔的建造者那樣,以色列人滿足於住在一起的現狀。他們似乎不願意分開來散居到各地。神從起初就計畫讓人分居各地,而不是住在一起。人們一旦喪失屬靈的眼光,就會想聚在一起,依靠人的保護,而不是依靠神的保護。
         這對我們有一個教訓。我們真心悔改歸向神,接受了永生的名分以後,應該努力去承受這一永生的產業。但我們往往像那七個支派一樣,滿足於今生的利益,沒有迫切去追求自己的產業。使徒勸勉我們說:“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
     3-6  有沒有甚麼工作令我畏懼,拖延不做的?約書亞責問這幾個支派不積極準備、前去得地的原因。我們常常因為工作看似重大艱難、令人生厭,而遲遲不做。但是如果持續把工作放下,就顯出愚昧,未能善盡管家的職分,更有可能是不順服神。即使做自己不太喜愛的工作,也需要專心一意,與別人合力同心,多多地打起精神,好好地負起責任。你若想遲延怠慢,請記住這個教訓。

【書十八4】「你們每支派當選舉三個人,我要打發他們去,他們就要起身走遍那地,按著各支派應得的地業寫明(或作“畫圖”),就回到我這裡來。」
  〔呂振中譯〕「你們每族派要自備三個人,我要打發他們去;他們要起身,走遍那地,按着各族派應得的產業繪畫下來,然後回到我這裏來。」
  〔暫編註解〕三個人。不知道是十二個支派各選三人,還是剩下的七個支派各選三人。很可能是七個支派,因為與他們有關。其他幾個支派已經分得了產業。那就是二十一個人。
         寫明。這些人顯然要寫明各個城市的名稱,大小,各地區的農牧價值等情況,以便作出正確的評估。根據這些信息,代表們把土地分成七份。這種解釋與約瑟弗斯的記錄是一致的。他談到約書亞的吩咐說:“他又叫他們評估一下那一部分土地,看看哪些是物產豐饒的,哪些是稍差一些的。”他還說:“約書亞認為應該按價值,而不是按面積來分配土地。往往有些地方一畝就相當於其他地方一千畝。”

【書十八5】「他們要將地分作七份。猶大仍在南方,住在他的境內;約瑟家仍在北方,住在他的境內。」
  〔呂振中譯〕「他們要將地分做七分,猶大仍然在南方住他的境界;約瑟家仍然在北方住他的境界。」

【書十八6】「你們要將地分作七份,寫明瞭拿到我這裡來。我要在耶和華我們 神面前為你們拈鬮。」
  〔呂振中譯〕「你們要將地繪畫成七分,把圖拿到我這裏來;我要在這裏、永恆主我們的神面前、給你們拈鬮。」
  〔暫編註解〕七份。一份書面報告要交給約書亞,裡面按照對土地價值的公正評估將其分為七份,以便他在耶和華面前為各支派抽籤。
         拈鬮。見書7:14;14:2注釋。各支派不可自行選擇。土地要平均分配。神的指示是:“人多的,你要把產業多分給他們;人少的,你要把產業少分給他們。…雖是這樣,還要拈鬮分地”(民26:54,55)。這說明大小支派所得的土地是不一樣的,具體要抽籤決定,因為“簽放在懷中,定事由耶和華”(箴16:33)。我們不知道先行分配土地的猶大,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派是如何進行這個程式的。可能先進行廣泛的調查,把土地分成三份,再由三個支派抽籤。先確定猶大和約瑟的子孫在南還是在北,然後確定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派各分得北方的哪一個地區。這種方法符合《民數記》第26章的指示。

【書十八7】「利未人在你們中間沒有份,因為供耶和華祭司的職任,就是他們的產業。迦得支派、流便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已經在約旦河東得了地業,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所給他們的。”」
  〔呂振中譯〕「利未人在你們中間沒有業分,因為供永恆主的祭司職任就是他們的產業。迦得和如便、及瑪拿西半個族派、已經在約但河東邊得了產業,就是永恆主的僕人摩西所給他們的。』」

【書十八8】「劃地勢的人起身去的時候,約書亞囑咐他們說:“你們去走遍那地,劃明地勢,就回到我這裡來,我要在示羅這裡,耶和華面前,為你們拈鬮。”」
  〔呂振中譯〕「那些人就起身而去;當時約書亞吩咐那些去繪畫地勢的人說:『你們去走遍那地,繪畫地勢,然後回到我這裏來;我要在示羅這裏、永恆主面前、給你們抓鬮。』」
  〔暫編註解〕拈鬮的結果能否代表神的心意?由拈鬮(也可以稱為掣籤)來決定,是以色列人的一般風俗。我們對於約書亞的時代,究竟用甚麼方法拈鬮所知不多。一種可能是擲骰子,另一種可能是使用兩個瓶子,一個瓶裡放有各支派的名字,另一個則放所要得之地名,從瓶裡取出一個支派,與這支派所得之地相合。他們也可能使用烏陵和土明來決疑(參利8:8的經文註釋)。不管他們怎樣做,這種方法可免去以人的方式選擇,讓神隨祂的心意,把每一塊土地分給每個支派。

【書十八9】「他們就去了,走遍那地,按著城邑分作七份,寫在冊子上,回到示羅營中見約書亞。」
  〔呂振中譯〕「那些人就去,遍行那地,繪畫地勢,在冊子上按城市畫為七分,然後回到示羅營中來見約書亞。」
  〔暫編註解〕除了記錄那地的主要地貌以外,他們還可能把土地畫成草圖。本節說明各個城鎮都做了地理調查並記錄在案。這也許是歷史上最早的一份土地調查報告了。調查的技術可能是向精於土地測量的埃及人學習的。

【書十八10】「約書亞就在示羅耶和華面前,為他們拈鬮。約書亞在那裡按著以色列人的支派,將地分給他們。」
  〔呂振中譯〕「約書亞就在示羅永恆主面前給他們抓鬮;約書亞在那裏照分配辦法將地分給以色列人。」
  〔暫編註解〕根據第九節,那地按著城鎮分為七份。由約書亞抽籤決定各塊土地的歸屬。此後再根據抽籤獲得城鎮的各支派的大小來分配土地。人少的支派少分,人多的支派多分,土地從人少的支派調劑。這符合神賜給摩西的土地分配法(民33:54)。

【書十八11】「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拈鬮所得之地,是在猶大、約瑟子孫中間。」
  〔呂振中譯〕「便雅憫人支派的鬮按家族拈上了;他們拈鬮所得的地、其境界是出於猶大子孫與約瑟子孫之間。」
  〔暫編註解〕便雅憫地處於……便雅憫分得一個狹長的地帶,作為猶大和以法蓮之間的緩衝區,猶大和以法蓮後來統治了這地。
         顯然神的意思是在七個支派中先抽出便雅憫的簽來,緊挨著約瑟子的子孫。約瑟和便雅憫是弟兄,是雅各所愛的妻子拉結僅有的兩個兒子。以色列的第一位國王掃羅就出自便雅憫支派。根據士1:8,21,和代上8:28,32,重要的耶路撒冷也在其境內。耶路撒冷在有一段時期裡似乎是便雅憫和猶大支派共同擁有的。後來它成為猶大王國的首都。
     11-20  得地界限:便雅憫的北界(11-13)正是以法蓮的南界(見串6),它的南界(15-19)正是猶大的北界(參15:5下-11)。
     11~28 “便雅憫”抽籤得到猶大與以法蓮中間的土地,包括耶路撒冷(應驗申三三12的預言)。
         11-28  便雅憫分得之地:便雅憫支派分得猶大與約瑟支派之間東西伸展,由約但河直到伯和侖的狹長地帶,西面則與但支派相連。

【書十八12】「他們的北界是從約旦河起,往上貼近耶利哥的北邊,又往西通過山地,直到伯亞文的曠野。」
  〔呂振中譯〕「他們的境界、北邊是從約但河起,那界線上到耶利哥阪坡北面,又往西上去,通過山地,其終點是伯亞文曠野。」

【書十八13】「從那裡往南接連到路斯,貼近路斯(路斯就是伯特利),又下到亞他綠亞達,靠近下伯和侖南邊的山。」
  〔呂振中譯〕「界線從那裏往南過路斯,到路斯阪坡(路斯就是伯特利),又下亞他綠亞達,靠近下伯和崙南邊的山;」
  〔暫編註解〕便雅憫支派的領土是在猶大以北以法蓮以南。這些邊界上的地名已經在第15和16章中討論過了。

【書十八14】「從那裡往西,又轉向南,從伯和侖南對面的山,直達到猶大人的城基列巴力(基列巴力就是基列耶琳),這是西界。」
  〔呂振中譯〕「從界線又延長,繞西邊往南,從伯和崙南邊東面的山走,其終點是猶大子孫的城基列巴力、就是基列耶琳:這是西邊的界。」
  〔暫編註解〕又轉向南。直譯是“海邊”,就是西面的邊界。希伯來文中的“海”往往代表西方,因為地中海在西面(見出27:12;38:12)。七十士譯本和敘利亞譯本都是這樣解釋的。
         基列巴力。以色列人將其改名為基列耶琳(“森林之城”),以消除巴力的痕跡(見書15:9;民32:38)。便雅憫的西界延伸到這座猶大的邊城。邊界線再往東與猶大的北界接壤,如書15:5-9所述。在便雅憫的邊界上有拉結的墳墓(創35:16,19),但具體位置不詳(見撒上第一章補充注釋)。

【書十八15】「南界,是從基列耶琳的盡邊起,往西達到尼弗多亞的水源。」
  〔呂振中譯〕「南邊的界是從基列耶琳的儘邊起,界線又向死海而出,出到尼弗多亞的水源;」

【書十八16】「又下到欣嫩子穀對面山的盡邊,就是利乏音穀北邊的山。又下到欣嫩穀,貼近耶布斯的南邊,又下到隱羅結。」
  〔呂振中譯〕「又下到欣嫩子平谷東面之山的儘邊,就是利乏音山谷北邊的山;又下欣嫩平谷、到耶布斯人的阪坡南邊,再下隱羅結;」
  〔暫編註解〕欣嫩子谷,好像跟小孩子有些關係──在耶利米的時代,欣嫩子谷變成拜摩洛(亞捫人的神)之地。在那些可怕的禮儀之中,有時要將自己的兒女獻上為祭。後來,以色列人就在這個谷中焚燒垃圾,及罪人與牲畜的屍體。於是這個地名就成了地獄的同義詞。

【書十八17】「又往北通到隱示麥,達到亞都冥坡對面的基利綠。又下到流便之子波罕的磐石。」
  〔呂振中譯〕「又折往北,出隱示麥,出到亞都冥坡對面的基利綠,又下如便兒子波罕的石頭;」
  〔暫編註解〕「基利綠」:可能是吉甲的別稱(參15:7)。
         基利綠。意為“圈子”。就是書15:7的吉甲。

【書十八18】「又接連到亞拉巴對面,往北下到亞拉巴。」
  〔呂振中譯〕「又過到亞拉巴的阪坡北邊,而下亞拉巴;」

【書十八19】「又接連到伯曷拉的北邊,直通到鹽海的北汊,就是約旦河的南頭,這是南界。」
  〔呂振中譯〕「那界線過到伯曷拉阪坡北邊;界線終點是鹽海的北汊、約但河的儘南邊:這就是南界。」

【書十八20】「東界,是約旦河。這是便雅憫人按著宗族,照他們四圍的交界所得的地業。」
  〔呂振中譯〕「在東邊、它的界是約但河:這是便雅憫人按家族所得的產業,照它四圍的界記下來的。」

【書十八21】「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城邑,就是耶利哥、伯曷拉、伊麥基悉、」
  〔呂振中譯〕「便雅憫人支派按家族所得的城是耶利哥、伯曷拉、伊麥基悉、」
  〔暫編註解〕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城邑。分成兩組:第一組是東部的十二座城市;第二組是西部的十四座城市。其中有些在描述邊界時已經提到過了。
         耶利哥。指耶利哥的遺址。按書6:26的詛咒,它不可以重建(見書6:26注釋)。
         伊麥基悉。或 “基悉谷”。在耶路撒冷東邊有基悉幹河(Wadi el-Keziz) 。但基悉城的位置不詳。
     21~28在便雅憫的城邑中,伯特利和耶路撒冷都是宗教聖地(十八28)。列王時代,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立聖殿。分裂後,北國的耶羅波安王卻在伯特利設金牛犢和祭壇(王上十二25~33)。28節的基比亞是以色列國第一任君王掃羅的家鄉(撒上十26;十一4)。

【書十八22】「伯亞拉巴、洗瑪臉、伯特利、」
  〔呂振中譯〕「伯亞拉巴、洗瑪臉、伯特利、」
  〔暫編註解〕伯亞拉巴。見書15:6注釋。
         洗瑪臉。就是現在的拉斯祖韋拉(Rasez-Zeimara )遺址,在基悉幹河(Wadi el-Keziz)東北,靠近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大路。創10:18提到洗瑪臉是迦南人的一個部落。
         伯特利。見創28:19注釋。在便雅憫支派幾乎被滅絕時(士20章),這座城市落到了以法蓮支派的手中。在羅波安的時代以色列分裂以後,雖然便雅憫支派與猶大聯合,但伯特利處在耶羅波安北方王國的南疆,所以被視為北方的領土。這是耶羅波安設立金牛犢的地方之一(王上12:19-33)。

【書十八23】「亞文、巴拉、俄弗拉、」
  〔呂振中譯〕「亞文、巴拉、俄弗拉、」
  〔暫編註解〕「巴拉」:在巴拿突城(21:17)之東北。
         「俄弗拉」:在伯特利東北六公里(四英里)。
         亞文。在列舉時亞文排在伯特利後面,離伯特利很近的艾城卻沒有提到,一些注釋家據此認為亞文就是艾城(見書7:2)。但地點未能確定。
         巴拉。可能是法拉遺跡(Khirbet t-Fârah) ,在耶利哥西面的法拉幹河上(Wadi Fârah),位於通往耶路撒冷的半路。
         俄弗拉。可能是撒上13:17的俄弗拉,就是現在的泰依比(et-Taiyibeh)。但不要和士6:11的俄弗拉混淆,後者可能是在瑪拿西境內。

【書十八24】「基法阿摩尼、俄弗尼、迦巴,共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呂振中譯〕「基法阿摩尼、俄弗尼、迦巴:十二座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
  〔暫編註解〕「基法阿摩尼」:可能在伯特利以北五公里(三英里)。
         「迦巴」:在伯特利以北十一公里(七英里)。
         基法阿摩尼,俄弗尼。這兩個地名僅出現在這裡,位置不詳。
         迦巴。意為“山”。不是掃羅的基比亞。迦巴和基比亞無疑相距不遠,都靠近拉瑪(見拉2:26;尼7:30;賽10:29)。

【書十八25】「又有基遍、拉瑪、比錄、」
  〔呂振中譯〕「基遍、拉瑪、比錄、」
  〔暫編註解〕「拉瑪」:在耶路撒冷以北八公里(五英里)。
         基遍。意為“山丘”,在耶路撒冷西北通往約帕的路上約9公里處,是利未支派的主要城市。第九章記載這裡的居民曾靠詭計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訂立和約。該城現為吉伯(el-Jib)。
         拉瑪。意為“高處”。根據王上15:17,21,22,拉瑪後來成為猶大和以色列王國的邊界,離伯特利不遠。不知它是不是撒母耳的家鄉拉瑪(見撒上第1章補充注釋)。
         比錄。這是複數形式,意為“水井”。它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約16公里處。據認為現在的比樂(el-Bîreh )離它不遠。

【書十八26】「米斯巴、基非拉、摩撒、」
  〔呂振中譯〕「米斯巴、基非拉、摩撒、」
  〔暫編註解〕「摩撒」:在耶路撒冷以西。
         米斯巴。意為“瞭望塔”。現代的考古學家對於便雅憫支派米斯巴的位置存在分歧。羅賓遜(1856年)認為米斯巴在內比桑維爾(Nebī-Samwîl ),一塊海拔885米的俯瞰耶路撒冷的高地,在納斯比丘(Tell en-Nasbeh)西南7公里處。威廉貝德並其同事經過挖掘後則證明納斯比丘(Tell en-Nasbeh )就是是米斯巴。納斯比丘在耶路撒冷以北12公里通往撒瑪利亞和加利利的大路上,在拉瑪和基列以北,比錄以南。
         基非拉。和比錄一樣,是四個屬於基遍的城市之一,在基遍附近,耶路撒冷西北。

【書十八27】「利堅、伊利毗勒、他拉拉、」
  〔呂振中譯〕「利堅、伊利毘勒、他拉拉、」
  〔暫編註解〕除了利堅被證明是現在的伯格(el-Burg)以 外,其它城市,包括摩撒,位置均不詳。

【書十八28】「洗拉、以利弗、耶布斯(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基比亞、基列,共十四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這是便雅憫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呂振中譯〕「洗拉、以利弗、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基比亞、基列:十四座城,和屬這些城的村莊:這是便雅憫人按家族所得的產業。」
  〔暫編註解〕「基列」:可能是基列耶琳,(見9:17注)。
         洗拉。撒下21:14提到它是基士的墓地。掃羅和約拿單最後埋葬在這裡(見撒上第1章補充注釋)。
         以利弗。位置不詳。
         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見第11節注釋。
         基比亞。可能是掃羅的家鄉基比亞(撒上10:26;撒下21:6),以色列王國的第一個政治中心。現在是富爾丘(Tell el-Fûl ,“豆山”),在耶路撒冷以北約5.6公里通王撒瑪利亞去的大路上。在掃羅的時代,耶布斯人仍舊佔據著耶路撒冷。基比亞作為掃羅的總部,擔任監視耶路撒冷的前哨。約拿單曾在基比亞附近攻擊非利士人(撒上14章)。這裡進行的兩次大規模考古挖掘,為《聖經》歷史中的這個掃羅古都提供了許多資料。
         基列。有人認為它就是猶大支派的基列耶琳(本章第14節和書15:60)。它也許就是耶路撒冷以西的克蒂(Kerteh),但不確定。
         便雅憫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和其它支派相比,便雅憫是支派占地面積最小的支派之一。但根據約瑟弗斯的記錄,它的土地是最肥沃的,佔據了有利的戰略位置。許多城市的名稱表明它們是在高處,易守難攻。正因為這樣,便雅憫支派曾獨擋以色列的聯軍,直到對方以計謀取勝(士20章)。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