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7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約書亞記】第十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5-18 11:20: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暫缺)

逐節詳解

【書十1】「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見約書亞奪了艾城,盡行毀滅,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又聽見基遍的居民與以色列人立了和約,住在他們中間,」
  〔呂振中譯〕「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聽說約書亞攻取了艾城,將城盡行毀滅歸神,說他怎樣處置耶利哥和耶利哥王,也怎樣處置艾城和艾王;又聽說基遍的居民怎樣跟以色列人講和,立了約而住在他們中間,」
  〔暫編註解〕基遍城在南方,以色列人和基遍立約媾和,在南方山地取得了軍事上的立足點。南方諸王大起恐慌。耶路撒冷最近基遍,以色列人南下,該城首當其衝;因此與四王聯手,一則討伐基遍降敵,懲其不忠;同時可以抗以軍自保。
         「亞多尼洗德」:意即洗德是主。
         亞多尼洗德。直譯是“我主是公義”。
         耶路撒冷。這是《舊約》中第一次提到耶路撒冷。關於這個名字的起源有各種說法。一般認為該詞後半部分的意思是“和平”(見來7:2)。前半部分可能來源一個表示“繼承”的詞,或一個表示“定居”的詞。其基本概念是相近的。約書亞時代的耶路撒冷就是現在的耶路撒冷,這一點是無容置疑的。西元前19和18世紀的埃及文獻中曾提到這個城市。考古學證實了耶路撒冷在當時就已存在。
         源於西元前14世紀,也就是約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時代的阿瑪納版片,曾提到巴勒斯坦的一座城市叫烏路撒林(Urusalim),意為“和平之城”。後來亞述的文獻中用的也是這個名字。猶太拉比文獻稱這個名字起源於亞伯拉罕為獻他兒子的摩利亞山所起的名字,,加上創14:18中的“撒冷”。摩利亞山后來成為所羅門聖殿的所在地(撒下24:18-25;代下3:1)。根據創22章的記載,在亞伯拉罕的時代,摩利亞山上並沒有城市,只是在附近的山上有。亞伯拉罕稱那地為耶和華以勒(創22:14),即“耶和華必預備”。有人認為,“摩利亞”起源於同一個詞根,意為“耶和華的異像”。根據拉比文獻的解釋,“耶路撒冷”是“以勒”和“撒冷”的合成詞。
         古時耶路撒冷還有一個名字叫耶布斯(書18:16,28;士19:10,11)。在士師時代,那裡住著耶布斯人。直到大衛的時候他們才被趕走。
         住在他們中間。七十士譯本為 “轉變立場”。基遍人與以色列人結盟,惹來了他們以前朋友的刻骨仇恨。基遍人作出決定以後,似乎一直效忠以色列人和真神神。這個事實說明,雖然他們與以色列人結交的手段並不光明,但他們確實是忠實於已有的亮光。
         1~6 基遍人跟以色列人立和約的消息促使亞摩利人的五個王聯合起來攻擊基遍人,於是基遍人尋求約書亞的幫助。
         1-43  於基遍附近戰勝五王:這五王聯盟是由耶路撒冷王發起,他們來自南巴勒斯坦五個重要的城,這次聯合攻擊基遍,是要懲罰該城居民與以色列人立和約一事。基遍遂請求以色列人來幫忙抵擋五王的攻擊。以色列人亦樂於乘機爭取對中央山地及通往海邊大路的控制權。

【書十2】「就甚懼怕,因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並且城內的人都是勇士。」
  〔呂振中譯〕「就很害怕,因為基遍是大城,就像一座王城;它比艾城大,城裏的人又都是勇士。」
  〔暫編註解〕就甚懼怕。他們所害怕的不僅是以色列人和他們神的強大,正如來自耶利哥和艾城的消息所證明的,而且還害怕基遍各城的軍事力量。他們覺得必須立即制止與以色列人結盟的行為。
         如都城一般。請注意“如”字。因為它證明作者記述的嚴謹。如前所述,基遍是沒有國王的,只是由長老來治理(見書9:3)。這裡又間接暗示基遍沒有國王,所以說它“像”都城一般。基遍後來成了以色列第一個國王掃羅的城(代上8:29,30,33)。

【書十3】「所以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打發人去見希伯侖王何鹹、耶末王毗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
  〔呂振中譯〕「因此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就打發人去見希伯崙王何咸、耶末王毘蘭、拉吉王雅非亞、和伊磯倫王底璧、說:」
  〔暫編註解〕「希伯侖」:在耶路撒冷西南以南三十一公里(十九英里)。
         「耶末」:在耶路撒冷以西廿六公里(十六英里),可眺望沿海地區,佔有軍事優勢。
         「拉吉」:為一要塞,位於希伯侖以西廿三公里(十五英里)。
         「伊磯倫」:接近拉吉,確實地點不詳。
         希伯侖。意為“聯合”,“同盟”。這是巴勒斯坦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位於耶路撒冷西南30公里處。希伯侖的建造比埃及的鎖安(泰尼斯)早七年(民13:22),後者是古喜克索斯人在阿瓦裡斯的中心。很多先祖時代的事件都與希伯侖有關。亞伯拉罕曾在希伯侖的幔利平原居住(創13:18;18:1)。撒拉在這裡逝世。亞伯拉罕從赫人以弗倫手中買下了麥比拉洞將她安葬(創23:7-16)。後來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利百加和利亞都埋葬在這裡。
         耶末王毗蘭。毗蘭意為“野驢”。耶末(含義不明)位於耶路撒冷西南偏西25.5公里,就是現在的基爾比特.耶爾穆克(Khirbet Yarmûk )。這裡發掘出一些古城牆和水池的遺跡。在約書亞時代其面積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但它一定被列為巴勒斯坦南部較大的都城之一。
         拉吉王雅非亞。雅非亞意為“可見的”,“發光的一位”,可能指神明的化身。拉吉,就是現在杜威爾(Tell ed-Duweir )大廢丘,是古巴勒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位於耶路撒冷西南44公里處,就是現在的謝非拉即猶大丘陵地區,佔據著從巴勒斯坦中部前往埃及的交通要道。這是拉吉在《聖經》中第一次提到,但這個地名以後經常出現在以色列的歷史中。
         伊磯倫王底壁。底壁意為“神諭”。伊磯倫可能意為“滾動”。它暫時被確人為現在的海西丘(Tell el-Hesī),過去認為它包括拉吉的廢墟。

【書十4】「“求你們上來幫助我,我們好攻打基遍,因為他們與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
  〔呂振中譯〕「『求你們上我這裏來幫助我,我們好擊破基遍,因為基遍跟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約。』」
  〔暫編註解〕上去。這個說法在地理上是正確的。其他的王住在低地和丘陵,耶路撒冷則位於較高的位置。耶路撒冷是離目前共同的敵人最近的重要城市,所以處在最大的危險中。這也許是它在這次危機中擔任領導的原因。
         攻打基遍。而不是攻打約書亞。在迦南戰爭中,我們沒有看見約書亞和他軍隊受到直接的攻擊。以色列方面是處於攻勢。屬靈的戰爭和屬世的戰爭一樣,最好的防禦往往就是對敵人發起主動的進攻。

【書十5】「於是五個亞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大家聚集,率領他們的眾軍上去,對著基遍安營,攻打基遍。」
  〔呂振中譯〕「於是亞摩利人的五個王、耶路撒冷王、希伯崙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率領了他們所有的軍兵就聚集,大家都上去,對着基遍紮營,要攻打基遍。」
  〔暫編註解〕亞摩利往往泛指如何迦南民族,可能是因為亞摩利人是迦南最強大的民族。耶路撒冷的居民被稱為耶布斯人(書15:63)。希伯侖的居民被稱為赫人(創23:2,3;25:9,10)。基遍人有時被稱為希未人(書9:7),偶爾被稱為亞摩利人。
     5-8  壞事也能變好事,五王集結進攻,反而……迦南地南方諸王的聯盟,實際上是幫了約書亞和以色列軍的忙。因為他們合力攻打基遍,使約書亞前往施援,反而不需要將這些王所屬的堅固城逐一擊破,而可以將他們一舉殲滅。他滿有把握地與聯軍對抗,只一仗便打敗了他們,因為他信靠神已經使以色列人得勝有餘了。

【書十6】「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的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的僕人,求你速速上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的諸王都聚集攻擊我們。”」
  〔呂振中譯〕「基遍人就打發人往吉甲營中去見約書亞,說:『你不要袖手不顧你僕人;求你趕快上我們這裏來拯救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住山地亞摩利人所有的王都集合了來攻擊我們了。』」
  〔暫編註解〕打發人去見約書亞。基遍人處在危難之中。他們的力量不足以抵抗如此強大的聯盟。他們前來請求約書亞,希望他不記前嫌能出手相助。基遍人在危難時怎樣向盟友求助,我們在遭遇屬靈的仇敵追逼的時候也要向神求助。我們雖然因自己的罪而覺得不配得到神的幫助,,但我們也應該確知,沒有出於真誠尋求幫助的祈禱是不蒙垂聽的。
         山地。指上述五座城中有一部分所在的中部“山地”(書21:11)。其它幾座在謝弗拉。但基遍人在慌亂之中就沒有細分了。就基遍人而言,五王的軍隊是從耶路撒冷的山區向他們逼近的(3,4節)。表面上的矛盾證明了記錄的真實性。儘管地理上也許全錯了,作者還是忠實地記錄了基遍使者對約書亞所說的話。
     6-7  受騙後能否不計前嫌?約書亞對基遍人的回覆,顯出他的正直。他和首領受他們欺騙以後,本可以慢慢地前往援救,但是他們仍立刻趕去施援。如果你受到欺騙,對於欺騙你的人你會樂意去幫助他嗎?我們應當像約書亞一樣信守諾言
     6~9基遍人向駐在吉甲以軍總部求援,約書亞依約有保護屬地的責任, 馳援。趁黑突襲五王聯軍,大敗敵人。

【書十7】「於是約書亞和他一切兵丁,並大能的勇士,都從吉甲上去。」
  〔呂振中譯〕「於是約書亞和所有的能爭戰的人、一切有力氣英勇的人、都從吉甲上去。」
  〔暫編註解〕上去。這裡和第九節中的“上去”在地理上都是正確的,因為從吉甲到基遍的進軍是上行的。這兩個地方相隔26.7公里。以色列人整夜行軍經過凱爾特幹河和蘇威尼特幹河(Wadi Suweinit),在亞摩利人發覺他們離開吉甲的營地之前,就在拂曉到達了基遍附近。約書亞在援助基遍人的同時推進了以色列人的計畫。這座城市為於巴勒斯坦中部和南部的要衝,所以應當佔領。
         並大能的勇士。七十士譯本和拉丁文武加大譯本沒有 “並”字。“並”的原文還能譯成“甚至”,似乎更能達意。本句暗示約書亞帶領一批特選的戰士上去,都是強壯勇敢,精於戰事的人。敘利亞譯本也有這樣的意思。

【書十8】「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裡,他們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約書亞說:『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已經將他們交在你手裏;他們必沒有一個人能在你面前站得住。』」
  〔暫編註解〕或“因為耶和華說”。約書亞如果沒有先求問神的旨意,是不敢前去征戰的。他似乎終於學到了這個教訓。

【書十9】「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臨到他們那裡。」
  〔呂振中譯〕「約書亞就終夜從吉甲上去,猛然襲擊他們。」
  〔暫編註解〕上去。只是說明約書亞如何“猛然臨到他們”。他靠的是“終夜”行軍。
         猛然。約書亞是一個辦事俐落的人。眼前的任務需要立即行動。許多事業的失敗都是因為缺乏行動或行動拖遝。約書亞連夜行軍,到了黎明就可以發起進攻了,使敵人沒有時間準備。
     9~11 約書亞連夜走了二十五英里(40公里)的山路,終於把五王的聯盟打敗;耶和華降下“冰雹”,打死更多的人。奇妙地,那些冰雹並沒有傷害以色列人。

【書十10】「耶和華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地殺敗他們,追趕他們在伯和侖的上坡路,擊殺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
  〔呂振中譯〕「永恆主使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潰亂;約書亞在基遍大大擊敗他們,沿伯和崙的上坡路向追趕他們,擊殺了他們、直到亞西加和瑪基大。」
  〔暫編註解〕“瑪基大”:在耶末城(5節)附近。瑪基大不屬南方聯盟五城中;約書亞既擒了五王(16節),乘勝攻襲此城,殺盡城中人口(28節)。
         「伯和侖」:有上下兩個地點(16:3, 5),它們之間為一山路。上伯和侖地勢較高,距耶路撒冷之西北十八公里(十一英里),下伯和侖地勢較低,距上伯和侖西北約三公里(二英里)。
         「亞西加」:在伯和侖西南之南約廿七公里(十七英里)。
         使他們潰亂。在出23:27中神應許以色列人要使那裡的眾民在他們面前驚駭、擾亂,又要使他們一切仇敵轉背逃跑。迦南五王的潰敗就是應驗了這個應許,也告訴我們,如果以色列人一直願意順從神的計畫,祂在整個征服迦南的過程將如何運作。
         伯和倫。直譯是“和倫(神)的殿”。伯和倫分為上城和下城,就是今天的上拜特歐爾(Beit `Ur el Fōqā)和下拜特歐爾(Beit `Ur et-Tahtā)。這兩座城扼守著山口。約書亞和他的部隊朝西北方向追趕亞摩利人到這裡。從伯和倫上城通往下城的路險峻陡峭,崎嶇難行,每一個臺階步都是從岩石中鑿出來的。神就是在這裡降冰雹在敵人身上。敵人也從這裡轉而向南逃往都城耶末和拉吉。
         亞西加。拉吉東北17公里處一座防守堅固的城,就是今天的泰勒紮卡利亞(Tell ez-Zakarîyeh),在《舊約》後來的歷史中經常提到。
         瑪基大。瑪基大的位置不詳。有人認為是在泰勒沙非(Tell es-Safi )開鑿的要塞,有人認為那是立拿,也有人認為是泰勒馬克敦(Tell Maqdûm),位於拜特賈夫林(Beit Jibrin,Eleutheropolis)東南10.8公里,希伯侖以西偏北13公里處。

【書十11】「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侖下坡的時候,耶和華從天上降大冰雹在他們身上(“冰雹”原文作“石頭”),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
  〔呂振中譯〕「他們從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崙下坡的時候,永恆主從天上降了大冰石在他們身上,直降到亞西加,打死他們;那死於冰雹石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
  〔暫編註解〕大石頭。在本節中就是“冰雹”。不要以為它們是隕石或一般的石頭。神以前曾用過冰雹作為毀滅的工具(出9:18-26)。現在還保存了東方幾次風暴的記錄,說那時冰雹的重量從半英磅到四分之三英磅不等。中國北方曾有過重達數磅的冰雹,會砸死牲畜。神備有“雹倉”(伯38:22,23),要在最後的戰爭中(啟16:21)使用。
     11~12從基遍到亞雅侖平原,為一條很長的穀道,稱伯和侖上坡。掃羅和約拿單在密抹打勝仗追趕非利士人,也是走此穀道。記在《雅煞珥書》上的約書亞的禱告,表達著以色列人切望天亮前趕到敵營的心情,讓對方措手不及。所以有“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穀”的話。
         《雅煞珥書》為以色列人歌頌英雄和戰跡的史詩集,現已散佚(參撒下一18)。

【書十12】「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穀。”」
  〔呂振中譯〕「那時候,當永恆主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對永恆主說話;他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阿,在基遍靜止哦;月亮阿,在亞雅崙山谷止息哦。』」
  〔暫編註解〕禱告耶和華。敘利亞譯本為“在耶和華面前”。希伯來語的介詞le分別有“關於”,“由於”,“涉及”等意思。這說明約書亞的話是“因為耶和華”,“關於耶和華”,即受神的指引或至少得到神的認可,絕不是譖越之舉。
         你要停住。動詞“停住”通常譯為“沉默”。也有“不動”之意。這是讓無聲的太陽和月亮停住。受到靈感的作者用當時的語言描述科學的事實。實際上晝夜的交替不是因為太陽在天空的運行,而是因為地球繞地軸自轉。但即使在科學昌明的現代,我們依然說太陽東升西落。一些認為神沒有能力干預自然規律的觀念狹隘的人,認為地球停止自轉會對其本身,對整個太陽系,甚至對宇宙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不管這種現像是出於上述的方式,或是陽光的折射,或是其它的原因,奇跡確實發生了。如果我們相信一位全能的神,相信祂是創造者和維持者,能控制祂所造的萬物,那就沒有問題了。
         白晝的延長不僅提供了完全消滅敵人的充足時間,也證明了以色列神的大能。它說明外邦人所崇拜的神在真神面前是何等的無能。迦南人崇拜巴力和女神亞斯他錄。他們所崇拜的太陽和月亮都得接受約書亞的指令,也就是服從以色列的耶和華神。
         一些不認真研讀的人認為這個奇跡發生在快要日落之時,也就是太陽剛好停留在地平線上。但第13節說“日頭停在空中”。約書亞和他的部隊追擊敵人到伯和倫。戰鬥是從淩晨開始的。他們完全可以在中午之前到達這裡。當約書亞站在伯和倫隘口的山頂上,往下看到這麼多的敵人逃往西南的要塞時,他擔心日子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取得完全的勝利。他知道敵人在四處逃竄時最容易擊殺他們。任何耽擱都會讓他們重新組織反抗。當約書亞回頭觀望東面基遍的時候,看見太陽還在那裡。在西面雅倫谷的上空,下弦月仍依稀可見。如果這時將近日落了,他就會看到太陽西沉大海,而不是東邊的基遍上空。
         關於太陽停頓的時間,一般認為是一整天,但原文沒有說清楚。直譯是“日頭沒有像平時那樣急於落下”。但也可以譯為“大約一整天”。這就提供了時間完成28節所描述的事件,因為該節的話語暗示的瑪基大也是那一天攻取的。
     12~14 有關這現象的觀點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的觀點假設地球的正常轉動緩慢或停頓下來,以至那天有更長的時間(多了12或24小時)。神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以色列人的仇敵有機會在晚上休息和重組之前,讓約書亞的軍隊把他們徹底打敗。“停留”(13節)在希伯來文是一個表示動作的動詞,顯示地球減慢或停止它的自轉(那並不會影響地球繞太陽轉動的運轉)。第14節指出這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日子。第二類觀點包括了認為地球沒有不規則地轉動的各種看法。其中一種看法指出當時陽光因某種不尋常的折射而使白天延長了。這樣,那天的白天是延長了,但整日的時間卻沒有增加。另一個看法認為昏暗的時間延長了,好讓約書亞的軍隊免受熾烈陽光的暴曬,而這現像是由於神不尋常地在夏天降下冰雹。這看法認為第13節的“停留”是“靜止”或“停止”的意思,指太陽是被暴風雨籠罩,而當天並沒有時間的增加。第12至15節是引述“雅煞珥書”,那是歌頌以色列英雄的歌集(另參看撒下一18)。
         12-14約書亞禱告求神使日頭停在東邊的基遍,月亮停在西邊的亞雅侖谷。這禱告可有二解釋:祈求日間時間延長,或是夜間時間延長。和合本的翻譯屬前者;其實13節之「下落」原文也可解作「上升」,「不急速下落」即指太陽遲遲不升起。
         12-14  基遍之戰
太陽真的停住了嗎?是不是誇張的文學手法?太陽怎能停住不動?就地球而論,太陽當然是不動的──乃是地球繞著太陽旋轉。不過我們不要因為這卷書的遣詞用字,就懷疑這個神蹟,因為大家都習慣說太陽升起和落下,我們總不至於對地球和太陽的運行混淆不清。這段的重點不在於神使用甚麼特別的方法,把時間延長,而是在這一天白天的時間確實延長了。
         對這件事有兩種解釋:(1)照希伯來文原文,似乎指地球不按正常的情形轉動而緩慢下來,使約書亞有更多的時間作戰。(2)太陽光線有一種不尋常的屈折,使以色列人多了爭戰的時間。不管神用了甚麼方法,聖經明確地說明,神用神蹟使這一日延長;而祂的介入,也使戰爭變得對百姓有利。

【書十13】「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
  〔呂振中譯〕「於是日頭就靜止住,月亮也站着,直等到國民在仇敵身上報了仇。這事豈不是寫在正直人詩歌集上麼?日頭在天當中站住,不急速下去、約有一整天。」
  〔暫編註解〕關於“日頭在天當中停注”約有一日之久,解經家有好幾種解釋:1,這段經文(12~15節)是引用《雅煞珥書》上的詩句,只應當作比喻看;2,是一件歷史事實,地球停止正常轉動,給以色列人充足時間追趕敵人,使無喘息機會;“停注”在原文不是指停止不動,而是地球在軸心上的轉動減慢,並不影響饒日而行的運動;3,太陽光線的不尋常的反射,使白天的時間增長,但一天的時間仍舊;4,用雲彩等遮擋酷熱的太陽光線,整日天氣降涼,可以一直追殺敵人到下午。天且降冰雹,打死敵人比用刀殺的還多。
         耶和華神當然有行此神蹟的能力,因宇宙在祂的管理中。此事如何發生雖不容易瞭解,但依聖經所記,明顯有神大能的手作用其上(14節)。
         「雅煞珥書」:為歌頌以色列古代英雄的詩歌。
         雅煞珥書沒編入聖經中,其權威性如何?雅煞珥書(在撒下1:18也提到這卷書)可能是以詩體記載的歷史文集。聖經有許多地方引用以前的經卷,也引過詩歌、口述和筆錄的資料。因為神引導作者選用這些資料,其信息就具有神的權威性。
         雅煞珥書。直譯是“正直的書”。敘利亞譯本稱之為“頌贊之書”或“讚美詩”。該書在《舊約》中只直接出現過兩次。即本節和撒下1:18-27。七十士譯本的王上8:53所提到的一本“詩歌”,可能也是指《雅煞珥書》。這似乎是一本敘事詩集,詩前面加上散文體的序言。裡面所敘述的是歷史的英雄,就是義人,說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並有哪些功績。這本書的內容顯然是隨著這些義人豐功偉績的建立而逐步積累的。撒下1:19-27的詩歌由大衛所寫並收錄在《雅煞珥書》上,並不能證明書中有些部分不會出現在更早的時候,如約書亞的年代。日頭停留,月亮止住,這樣的大事很可能在發生以後就馬上記錄了下來。如果是這樣,那麼當約書亞書寫這段歷史的時候(很可能是在他死前不久),引用了《雅煞珥書》中的這首詩歌及其序言,作為他記錄這個異常事件的一部分。第15節暗示它是引言的一部分,至少是詩歌內容評述的一部分。作為序言的第12節和作為結語的第15節,可能是第14節的作者加上去的。但更可能的是,除了“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之外都是引來的。

【書十14】「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
  〔呂振中譯〕「這日以前、這日以後、永恆主聽人的聲音、沒有像這一日的;因為永恆主真地為以色列爭戰了。」

【書十15】「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營中。」

【書十16】「那五王逃跑,藏在瑪基大洞裡。」
  〔呂振中譯〕「那五個王逃跑,藏匿在瑪基大洞裏。」
  〔暫編註解〕瑪基大的地址不詳(見第10節注釋)。顯然這是附近的一個山洞。

【書十17】「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在瑪基大洞裡。”」
  〔呂振中譯〕「有人告訴約書亞說:『那五個王已經找到了,都藏匿在瑪基大洞裏呢。』」
  〔話中之光〕(一)

【書十18】「約書亞說:“你們把幾塊大石頭滾到洞口,派人看守,」
  〔呂振中譯〕「約書亞說:『把幾塊大石頭輥到洞口,派人看守着。」

【書十19】「你們卻不可耽延,要追趕你們的仇敵,擊殺他們盡後邊的人,不容他們進自己的城邑,因為耶和華你們的 神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裡。”」
  〔呂振中譯〕「你們呢、卻不可耽擱;要追趕仇敵,截擊他們的儘後隊,別容他們進自己的城;因為永恆主你們的神已經把他們交在你們手裏。』」
  〔暫編註解〕你們卻不可遲延。直譯是“你不可停住”。約書亞的迅速調遣顯示了他的領導才能。現在是打擊敵軍主力的良機。任何遲延的行動,例如處置五個迦南人的王,都會帶來重大的損失。
         擊殺他們盡後面的人。即清剿後面的殘餘勢力。“擊殺”的原文只在這裡和申25:18出現。

【書十20】「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殺敗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其中剩下的人都進了堅固的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大大擊殺了他們,直到將他們滅盡了為止;他們中間存留下來的殘存人都進了堡壘城;」

【書十21】「眾百姓就安然回瑪基大營中,到約書亞那裡。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
  〔呂振中譯〕「眾民安然回到瑪基大營中、來見約書亞;沒有一個人敢對以色列人饒舌的。」
  〔暫編註解〕眾百姓。意味著在戰鬥中沒有一個以色列人被殺,受傷或失蹤。原文強調說,沒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饒舌。這是一場完全而光榮的勝利。

【書十22】「約書亞說:“打開洞口,將那五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我面前。”」
  〔呂振中譯〕「那時約書亞就說:『打開洞口,把那五個王從洞裏拉出來、到我面前。』」

【書十23】「眾人就這樣行,將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侖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從洞裡帶出來,領到約書亞面前。」
  〔呂振中譯〕「人就這樣行,把那五個王:耶路撒冷王、希伯崙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從洞裏拉出來、到約書亞面前。」

【書十24】「帶出那五王到約書亞面前的時候,約書亞就召了以色列眾人來,對那些和他同去的軍長說:“你們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他們就近前來,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
  〔呂振中譯〕「人把那五個王拉出來、到約書亞面前以後,約書亞就把以色列眾人召了來,對那些和他同去的戰士長官說:『你們走近前來,把腳踩在這些王的脖子上。』他們就走近前來,把腳踩在這些王的脖子上。」
  〔暫編註解〕“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指已將敵人完全降伏。考古學在埃及、亞述發現很多古代浮雕,證明古時確有此風俗。
         “把腳踏在這些王的頸項上”。是完全把他們征服的表示。
         「把腳踏在 ...... 頸項上」:象徵把這些王完全制服。
         腳踏在王的頸項上是甚麼意思?把腳踏在仇敵的頸項上,是古代近東的軍事慣例,表示得勝者制伏了俘虜。這些驕傲的王曾經誇耀武力,現在全以色列人都看出,神遠超乎世上一切的軍隊。
         以色列眾人。指所有“和他同去的”的人。約書亞知道如何保持他戰士的鬥志。他信任他們。他們與他共同參戰,應當看到勞苦的功效,分享勝利的最後果實。真正的領袖會與他的部下同甘共苦,不但參與辛勞,也分享勞動的果實。他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工作的一份子,而不只是成功輪子上的嵌齒。,約書亞信任他的戰士,他的戰士也信任他。作為領袖來說,這種分享非但不會削弱,反而會加強他的地位。因為信任能產生信任。
         踏在頸項上。這是東方的一種習俗,可以從一些亞述和埃及的石碑上看出來。它是完全勝利的標誌。對於以色列人來說,這證明只要他們完全順服,就會戰勝一切敵人(見創49:8;撒下22:41)。

【書十25】「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
  〔呂振中譯〕「約書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懼怕,不要驚慌;務要剛強壯膽;因為永恆主必這樣辦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
  〔暫編註解〕昔日,神助以色列人爭戰,今日,神為所有基督徒爭戰──以色列人靠神的幫助,勝過亞摩利人的五王。這樣的勝利是神大能的彰顯,祂要藉著百姓得勝。約書亞吩咐以色列人切勿懼怕,因為神要使他們勝過所有的仇敵。祂常常保護我們,為我們爭戰得勝。過去領導我們的神,必然會幫助我們,供給我們現在與未來的需要。我們要切記,祂過去的幫助,對我們在未來的奮鬥,會帶來大盼望。

【書十26】「隨後約書亞將這五王殺死,掛在五棵樹上。他們就在樹上直掛到晚上。」
  〔呂振中譯〕「隨後約書亞就擊殺了這五個王,把他們處死,挂在五根示眾木上;他們就在示眾木上直挂到晚上。」
  〔暫編註解〕在舊約時代,希伯來人不將活人掛在樹上。犯人先被殺死再掛在樹上作為鑒戒,警告別不要犯同樣的罪。但根據申21:23的律法,屍體不得掛在樹上過夜,否則地就受污穢了。

【書十27】「日頭要落的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丟在他們藏過的洞裡,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
  〔呂振中譯〕「日落時候、約書亞一吩咐,人就把他們從示眾木上取下來,丟在他們藏匿過的洞裏,把幾塊大石頭放在洞口;那些石頭到今日這一天還在那裏。」
  〔暫編註解〕由於白天延長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本節的“日頭要落”是指這異常一天的傍晚。

【書十28】「當日約書亞奪了瑪基大,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和王,將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瑪基大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
  〔呂振中譯〕「就在那一天,約書亞就攻取了瑪基大,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和王,將他們和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歸神,沒有留下一個殘存的;他處置瑪基大王、就像處置耶利哥王一樣。」
  〔暫編註解〕當日。顯然指伯和倫戰役的那一天。攻佔瑪基大為這值得紀念的日子一系列的戰事劃上了句號,暫時消除了以色列人的後顧之憂。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取得了許多戰績。
     28~39約書亞繼續向南方諸城進攻,先取瑪基大,盡滅其人口。接上十立拿、拉吉和基色王及隨從他來助拉吉的人。(基色是南部諸城中最強大的城邑,後由埃及人攻取,當作所羅門王的婚禮(王上九16)。接上攻陷希伯侖,再轉西南,攻打底璧,奪取其地。
         28~40 約書亞這時使用閃電似的突襲來攻擊死海以西、迦南南部的重要城市。“瑪基大”位於耶路撒冷西南面約二十英里(32公里)以外(28節)。
         28-43約書亞控制了具有戰略價值的伯和侖和亞雅倫谷後,繼續揮軍攻取鎮守南部和海濱低地的要塞 : 瑪基大(29)、立拿(29, 在亞西加以西約六公里──四英里)、拉吉(31),伊磯倫(34)、希伯侖(37)及所屬諸城邑、底璧(38, 在希伯侖西南十九公里 ── 十二英里)及所屬城邑。至於耶路撒冷及基色(33, 在亞雅侖谷口)則沒有被克服。

【書十29】「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瑪基大進到立拿,攻打立拿。」
  〔暫編註解〕攻打立拿標誌著下一階段戰役的開始。立拿是拉吉北面的一個要塞。對其遺址的挖掘表明它曾是堅固的堡壘,大約在那個時候毀於大火。

【書十30】「耶和華將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裡。約書亞攻打這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他待立拿王像從前待耶利哥王一樣。」
  〔呂振中譯〕「永恆主將立拿和立拿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裏;約書亞用刀擊破了這城,殺了其中一切人口,沒有留下一個殘存的;他處置立拿王就像處置耶利哥王一樣。」

【書十31】「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往拉吉去,對著拉吉安營,攻打這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立拿進到拉吉,對着拉吉紮營,攻打這城。」
  〔暫編註解〕拉吉是這個地區的主要防城,在後來以色列人的歷史中依然是一個堡壘。該城已經發掘,就是今天的杜威丘(Tell ed-Duweir)。這裡發現了著名的耶利米時代的拉吉信函。拉吉的遺址在耶路撒冷西南約44公里處,離海邊31公里。拉吉在《舊約》裡經常提到,是一個重要的堡壘,抵禦著南面的來敵,防止他們入侵耶路撒冷(見王下18:14,17;19:8)。

【書十32】「耶和華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裡。第二天約書亞就奪了拉吉,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
  〔呂振中譯〕「永恆主將拉吉交在以色列人手裏;第二天約書亞就攻取了拉吉,用刀擊打了這城,殺了其中一切人口,全照他處置立拿的樣子。」
  〔暫編註解〕當榮耀來臨時,是居功邀賞,還是讚美感謝神?請留意聖經的記載,人所有的勝利,都是耶和華所賜的。勝利都是出於神。在成功的時候,會有一種試探,叫我們將一切的功勞與光榮歸於自己,好似一切全靠自己的力量而得。其實是祂使我們得勝,獨有祂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因祂的良善,我們應當歸榮耀與祂並讚美祂。

【書十33】「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就把他和他的民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
  〔呂振中譯〕「那時基色王荷蘭上來幫助拉吉,約書亞把他和他的人民都擊殺了,殺到沒有給他剩下一個殘存的。」
  〔暫編註解〕基色。就是現在的傑色丘(Tell Jezer) ,在耶路撒冷西北偏西31公里處。在這裡發掘了重要的考古資料。它本不在約書亞的進軍的路線上,但它的王荷蘭前來幫助拉吉,所以約書亞就消滅了他和他的軍隊,但沒有攻佔他的城市(書16:10)。荷蘭顯然與拉吉王訂有互助協定。當一方受到攻擊時,另一方要來協助。後來基色分給了利未支派(書21:21)。

【書十34】「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往伊磯倫去,對著伊磯倫安營,攻打這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拉吉進到伊磯倫,對着伊磯倫紮營,攻擊這城。」
  〔暫編註解〕伊磯倫。見第3節注釋。

【書十35】「當日就奪了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那日約書亞將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
  〔呂振中譯〕「那一天他們攻取了它,用刀擊破了這城;殺了其中一切人口;那一天約書亞把他們盡行殺滅歸神,全照他處置拉吉的樣子。」

【書十36】「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上希伯侖去,攻打這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從伊磯倫進到希伯崙,攻擊這城。」
  〔暫編註解〕希伯侖。見第3節注釋。顯然希伯侖的居民又推舉了一個國王來接替先前被殺的那一個(書24-26)。“屬希伯侖的諸城邑”說明希伯侖是首都和中心城市,周圍有很多城市依附它並歸它管轄,就像書9:17所提到的基遍那樣。

【書十37】「就奪了希伯侖和屬希伯侖的諸城邑,用刀將城中的人與王,並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擊殺了,沒有留下一個,是照他向伊磯倫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盡行殺滅。」
  〔呂振中譯〕「他們攻取了它,用刀打破了這城,殺了它的王,又攻擊它所有的城、及其中一切人口,沒有剩下一個殘存的,全照他處置伊磯倫的樣子,把這城和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毀滅歸神。」
  〔暫編註解〕“王”指希伯侖城的王。十23及26節說約書亞殺了希伯侖王(在五王之內),此處的希伯侖王是新登位的王儲。

【書十38】「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打這城,」
  〔呂振中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回到底璧,攻擊這城。」
  〔暫編註解〕底壁。迦南名字叫基列西弗(Kirjath-sannah),意為“書城”。在書15:49中稱它為基列薩拿——棕樹之城。它位於猶大山地,在希伯侖西南19公里,拉吉東南約13公里處,就是現在的墨辛丘(Tell Beit Mirsim )。後來迦南人重新佔領了這座城市,但迦勒的侄子俄陀聶又為以色列人將它奪了回來。因為他的勇敢,迦勒就將自己的女兒押撒給他為妻(書15:17)。這座城後來分給了祭司(書21:15)。

【書十39】「就奪了底璧和屬底璧的城邑,又擒獲底璧的王,用刀將這些城中的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從前待希伯侖和立拿與立拿王一樣。」
  〔呂振中譯〕「他攻取了底璧和它的王,以及它所有的城,用刀擊殺了他們,把其中一切人口盡行殺滅歸神,沒有剩下一個殘存的;他怎樣處置希伯崙,也怎樣處置底璧,都照他處置立拿和立拿王的樣子。」
  〔暫編註解〕“盡行殺滅”為籠統講法,只在某些城市實行,比較十一16~20;二十一44~45.《士師記》一27~33載有不少未曾攻陷的城邑。約書亞在中部與南部的戰役中已取得軍事上的控制,但未完全消滅迦南人。

【書十40】「這樣,約書亞擊殺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諸王,沒有留下一個。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所吩咐的。」
  〔呂振中譯〕「這樣,約書亞擊敗了那一帶全地、就是山地、南地、低原、下坡、和那些地方所有的王,沒有剩下一個殘存的;他將凡有氣息的盡行殺滅歸神,都照永恆主以色列的神所吩咐的。」
  〔暫編註解〕「高原」:應作「低地」,即山地與沿海之間的山麓。
         「山坡」:指向東對著死海的山坡或向西對著沿海一帶的山坡。
         山地。指耶路撒冷南面的山區。
         南地(negeb) 。這是一片半乾旱的石灰岩地區,有少量的泉眼,但沒有樹,只能在雨季見到一點綠色。這裡勤勞的農夫不僅耕種每一塊平地,而且讓貧瘠的岩地長出莊稼和葡萄。
         山谷。舍非拉低地是猶大和非利士之間的丘陵地帶。
         水泉。可能是舍非拉山腳一片起伏的土地,位於舍非拉和腓尼基之間。這個地區的溪流溝壑縱橫密佈,土地非常肥沃。
     40~41加低斯巴尼亞在尋的曠野(距別是巴83公里),迦薩在埃及邊界上為西南近大海的港口。歌珊不同於埃及尼羅河三角洲以色列人居住過的歌珊地,而是南地東域的統稱。自加低斯巴尼亞朝北至迦薩為新土的西疆。歌珊全地朝北到基遍為新土的東疆,本節是說,這一大片南方的山地、平原和高原已盡入以色列人掌握。“一時殺敗”為在一次戰役中完成此舉之意。
         40-43  對敵人要一鼓作氣地消滅,對罪也是如此──神吩咐約書亞領導百姓,除滅迦南地的罪惡,好讓祂的子民佔領那地。約書亞盡他的本分貫徹使命──率領全軍,打擊當地人。在神吩咐我們不要犯罪的時候,我們不可停下來爭辯,看有無妥協的可能,或者找理由來解釋一番。當像約書亞一樣,迅速而徹底地回應神。一切能使我們犯罪的人際關係與活動,都要不講情面地避開。

【書十41】「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攻擊到迦薩,又攻擊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呂振中譯〕「約書亞從加低斯巴尼亞擊打了他們,直到迦薩,又擊打了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暫編註解〕這次進一步向南面和西面進攻。“歌珊”。不是埃及的歌珊,而是迦南南部的一個地區。
         這是南部戰役攻取之地的大概範圍。
         「加低斯巴尼亞」:在別是巴以南約八十九公里(五十五英里)。
         「迦薩」:在希伯侖以西約五十公里(卅七英里)。
         「歌珊」:大概指南巴斯坦地。
         「基遍」:為北部的界限。
         歌珊。不是以前希伯來人在埃及所居住的歌珊,而是在猶大南部(書11:16;15:51)。

【書十42】「約書亞一時殺敗了這些王,並奪了他們的地,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為以色列爭戰。」
  〔呂振中譯〕「這一切王和他們的地、約書亞都儘一次地攻取了,因為永恆主以色列的神為以色列爭戰。」

【書十43】「於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回到吉甲的營中。」
  〔呂振中譯〕「於是約書亞同以色列眾人返回到吉甲營中。」
  〔暫編註解〕本節結束了以色列人南部戰役的記錄,節節勝利,勢如破竹。下一章報導約書亞所率大軍北上,在北方的勝利。
         吉甲。見書9:6;10:7注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