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約書亞記】第八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5-18 11:19: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重新得力(八1~17)】
   一、神重述應許──以色列人恢復了與神的正當關係以後,神立刻重申祂向約書亞所作的應許(1)
   二、不再輕敵──約書亞選了三萬精兵,進行攻取艾城的任務
   三、運用智慧計劃周詳──約書亞選用伏兵夜間進攻,終於出奇制敵大獲全勝
   四、信心與計劃──約書亞雖全心倚靠神(7),但是他仍需盡本分──作好周全的計劃
──《新舊約輔讀》

【獲得勝利(八18~35)】
一、雙重的指揮(18~19)──神指揮約書亞,而約書亞則指揮以色列人
二、徹底的勝利(22~23)──以色列人不但消滅了敵軍,也消滅了敵人的主帥
三、保持勝利──約書亞在獲得勝利以後,作了兩件充滿智慧的事:一是築壇向神獻上感恩祭,把一切榮耀歸給神。二是將神的話刻在壇石上(32)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書八1】「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你起來,率領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經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裡。」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約書亞說:『不要懼怕,不要驚慌;你要率領所有能爭戰的人,起來、上艾城去;看吧,我已把艾王、和他的人民、城市、土地、都交在你手裏了。」
  〔暫編註解〕失敗後吸取教訓,不應影響再次的行動,約書亞的做法是……亞干事件處理完畢後,約書亞便準備再攻艾城。這次一定要獲勝。他從這事學到功課,那也是我們應當注意的:(1)在神顯明你所犯之罪的時候,要認罪(7:19-21);(2)失敗時,要重新注目於神,對付問題,勇往直前(7:22-25;8:1)。神叫人在犯罪以後悔改,得祂赦免,好得到力量,重新開始。從失敗中學到的功課,會叫我們在下次遇到同樣的局面時能較好地應付。因為神渴望潔淨我們、赦免我們、加力量給我們。除非我們自己放棄,才會失去這福分。
         驚慌。亞干的罪及其後果一定使約書亞非常灰心。但現在既然他已經執行了神的旨意,除去了營中的罪惡,神就賜給他新的勇氣繼續征戰。
         率領一切兵丁。探子曾向約書亞建議不必派所有的人去進攻艾城(7:1節),結果他同意了他們的建議。人的智慧,指導了這一步計畫,因過份自信,結果失敗了。現在神似乎用間接的方法責備他們只是部分參與的計畫。祂指示所有的人都要參與攻城,並分得一份掠物。今日神的聖工也是這樣。所有的人都要參加福音的工作,並領取獎賞。
     1-2神鼓勵約書亞再次攻城,而這次進攻有特別策略。

【書八2】「你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當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只是城內所奪的財物和牲畜,你們可以取為自己的掠物。你要在城後設下伏兵。”」
  〔呂振中譯〕「你怎樣處置耶利哥和耶利哥王,也要怎樣處置艾城和艾王;只是城內被掠之物和牲口、你們倒可以劫為己有;你要在城後邊設下伏兵。』」
  〔暫編註解〕這次以色列人可以自己保存戰利品。亞干怎麼不多忍耐一點呢!
         上一次的戰利品要銷毀,這次的卻可保留,難道神改變了?神為甚麼准許人從這次戰役之中,為自己保留戰利品與牲畜?以色列人對處理戰利品的條例,是分兩種情況執行的:(1)像耶利哥這樣的城市,是在神的咒詛之下(因敬拜偶像而受神刑罰),因此不可奪取其中之物(參申20:16-18)。神的子民必須保持聖潔,與一切拜偶像的風氣隔絕。(2)不在神禁令之下的城市,以色列人可分取奪獲的戰利品,這是戰爭中的常事,使軍隊和百姓得到所需的糧食、牛羊,以及補給的武器;而艾城就屬於這類城市。得勝的軍隊需要糧食和裝備,由於那時兵士皆無工資,因此戰利品是激勵他們出發作戰的部分因素,也等於是犒賞。
         神親自指示了戰略的細節。約書亞本來應該在上一次攻城之前等待神這樣的指示。我們常常跑到神前面去,走在我們自己點燃的火把中(見賽50:11),還以為自己是在執行神的旨意。在人生的每一步,我們都應懇切求問:這是神的旨意嗎?

【書八3】「於是,約書亞和一切兵丁都起來,要上艾城去。約書亞選了三萬大能的勇士,夜間打發他們前往,」
  〔呂振中譯〕「於是約書亞和所有能爭戰的人都起來、要上艾城去;約書亞選了有力氣英勇的人三萬名,趁夜打發他們。」
  〔暫編註解〕約書亞第二次進攻艾城,不但先求問耶和華,也未輕敵,且運用誘故之法,令對方大軍中伏盡殲。他派出軍隊兩批,一批三萬人(或為三千人之誤),夜間行軍,埋伏城後,介乎伯特利與艾城之間;另一批五千人也在城後,作第一批部隊的掩護或增援,(若三萬人數字無誤,此五千人或為自三萬人中派出,為伺隙攻城的主力,其餘為增援之需)。他自己率軍自東面掩至,在城北紮營。次日清晨攻城北面,敵人應戰,即佯作不敵向東方退卻,引艾城和伯特利的精壯軍隊出城追趕。埋伏的部隊乘機攻入城內,火光燭天。約書亞的軍隊也回戈反擊,與城中殺出的以軍兩面夾攻,殺得敵軍片甲不留,並活擒艾城的王,懸屍樹上示眾。
         “三萬”。若是進行埋伏,這人數似乎太多了。有人認為“三十千”應作“三十個首領”。若是這樣,約書亞就是差遣了三十個首領進行一種突擊埋伏。
         艾城為甚麼這樣重要,非攻下不可?佔領艾城對他們非常重要。它距離耶利哥只有十八多公里,是迦南人的堅城,也是伯特利的屏障(8:12)。迦南地的諸王,若聽見以色列人在艾城被打敗的消息,就會聯手上來攻擊,他們不知道神已經重振約書亞的軍力,施行保護。我們當完全順服神、倚靠祂,確信祂的應許能帶來勝利。
         3節與12節記載的伏兵數目大有出入,學者對此有兩種解釋:1 這是文士手抄之誤,三萬(3)這數字太大 , 伏兵的數目應是五千(12)。2 這是指兩隊兵士,分別在艾城之西南 (2「城後」) 及西面(9)埋伏。後者幫助攔截從伯特利而來的救兵。
         本章的確切人數很難確定,因為敘述十分簡單。1和3節的“一切兵丁”似乎暗示神命令所有的戰士都參加這場戰鬥。本節提到三萬人“埋伏在伯特利和艾城中間,就是在艾城的西邊”(第9節)。而12節則提到他挑了約有五千人埋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間,就是艾城的西邊”。後一批人可能是專門安排的另一支伏兵。若是這樣,這兩支伏兵和約書亞所率領的主力部隊就構成了參戰的全部兵力。這一說法的依據是,三萬人等待約書亞的信號放火燒城。另外五千人,聖經沒有記載他們得到什麼指示。有人推測他們的任務可能是要防備伯特利的敵人來增援艾城(見第12節注釋)。

【書八4】「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在城後埋伏,不可離城太遠,都要各自準備。」
  〔呂振中譯〕「吩咐他們說:『務要注意,要在城後邊埋伏攻城;不可離城太遠;總要各自準備。」
  〔暫編註解〕“在城後”。即在城的西面(9節)。

【書八5】「我與我所帶領的眾民要向城前往。城裡的人像初次出來攻擊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在他們面前逃跑。」
  〔呂振中譯〕「我呢、我和我跟從我的眾人、要向城前進。城裏的人像初次出來對我們接戰時,我們要在他們面前逃跑;」

【書八6】「他們必出來追趕我們,直到我們引誘他們離開城,因為他們必說:‘這些人像初次在我們面前逃跑。’所以我們要在他們面前逃跑,」
  〔呂振中譯〕「他們一定會出來追趕我們,直到我們引誘他們離開了城;因為他們一定會說:「這些人又要像初次在我們面前逃跑了。」所以我們要在他們面前逃跑;」

【書八7】「你們就從埋伏的地方起來,奪取那城,因為耶和華你們的 神必把城交在你們手裡。」
  〔呂振中譯〕「那時你們就可以從埋伏的地方起來,取得那城;永恆主你們的神就把城交在你們手裏了。」

【書八8】「你們奪了城以後,就放火燒城,要照耶和華的話行。這是我吩咐你們的。”」
  〔呂振中譯〕「你們奪取了城以後,要放火燒城,照永恆主的話行;注意吧,這是我吩咐你們的。』」

【書八9】「 約書亞打發他們前往,他們就上埋伏的地方去,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間,就是在艾城的西邊。這夜約書亞卻在民中住宿。」
  〔呂振中譯〕「約書亞打發了他們去,他們就上埋伏的地方去,住在伯特利和艾城之間、就是在艾的西邊。那一夜,約書亞在人民中間過夜。」
  〔暫編註解〕在民中。就是在主力部隊所駐紮的吉甲。

【書八10】「約書亞清早起來,點齊百姓,他和以色列的長老在百姓前面上艾城去。」
  〔呂振中譯〕「約書亞清早起來,點閱了眾人,他和以色列長老便在眾人前面上艾城去。」
  〔暫編註解〕“點齊”指召集。
         百姓。按第11節的解釋,當然是指戰士。七十士譯本為“掩護百姓”。也許約書亞暗暗地下達最後的指令,叫他們出發隱蔽,等待時機。他們那天晚上在城北安營。七十士譯本為“在東邊”。在艾城遺址泰勒(et-Tell)的北邊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峽谷。他們可能就是在這條峽谷的北面駐紮的。

【書八11】「眾民,就是他所帶領的兵丁都上去,向前直往,來到城前,在艾城北邊安營。在約書亞和艾城中間有一山谷。」
  〔呂振中譯〕「眾民、就是跟從他的戰士、都上去,向前進迫,直到城前,在艾城北邊紮營;在約書亞和艾城之間有個平谷。」

【書八12】「他挑了約有五千人,使他們埋伏在伯特利和艾城的中間,就是在艾城的西邊。」
  〔呂振中譯〕「他大約取了五千人,叫他們埋伏在伯特利與艾之間、是在城〔有古卷:艾城〕西邊,」
  〔暫編註解〕這第二支由五千人組成的軍隊被派去預防伯特利人的攻擊。約書亞在北部的軍隊(11節)主要負責誘騙艾城的人離開他們的城。
         五千人。見第3節注釋。以下的話解釋了這些人的任務。有兩條山谷在艾城(現在的泰勒et-Tell)和伯特利(現在的拜廷Beitîn)之間匯合。放火攻城的三萬人駐紮在靠近艾城的山谷中。當他們前去攻城時,必須有人在後面掩護,並阻擊從伯特利出發增援艾城的部隊。因此這五千人安排在另一條山谷,監視西面伯特利的動向。他們可能要對付來自伯特利的軍隊,防止他們從後面襲擊約書亞的部隊。第17節中提到伯特利人果然出來追趕以色列人,證明這五千人可能捲入了又一場戰鬥。

【書八13】「於是安置了百姓,就是城北的全軍和城西的伏兵。這夜約書亞進入山谷之中。」
  〔呂振中譯〕「於是他們把眾人、就是城北的全營、和城西後陣兵、都布置好了。那一夜、約書亞走進了山谷中間。」
  〔暫編註解〕山谷。源于emeq ,一塊寬闊的低地。這似乎不是第11節所提到的山谷(原文是gai)。聖靈沒有告訴我們約書亞為什麼要進入這個山谷。我們推測在戰鬥臨近的時候,約書亞進入谷中禱告,以確認不會有什麼東西阻礙神的祝福和最後的勝利(參撒上17:3)。

【書八14】「艾城的王看見這景況,就和全城的人,清早急忙起來,按所定的時候,出到亞拉巴前,要與以色列人交戰,王卻不知道在城後有伏兵。」
  〔呂振中譯〕「艾王看見了,艾城的人清早就急忙起床出來,王和他所有的眾人都到下坡〔傳統:按所定的時候〕向亞拉巴前面進發,要對以色列人接戰;王卻不知道在城後有伏兵要攻擊他。」
  〔暫編註解〕“亞拉巴”指約但河谷。
         「亞拉巴」:指約但河谷,可能是15節所指之曠野。
         艾城的王看見這景況。直譯是“根據國王所看見的。”他立即採取行動。可能艾城的哨兵發現了約書亞和他的部隊,立即報告了國王。國王就下達命令,召集官兵出去迎擊以色列人,希望再一次輕鬆取勝。
         按所定的時候(lammo`ed )。七十士譯本為 “直接地”,敘利亞譯本為“在谷中”。把mo`ed改為mored,就成了“下去。”
         亞拉巴前。原文`arabah 意思是“荒場”。加上冠詞就特指約旦的山谷或平原。以色列人的逃跑可能把他們誘往吉甲。

【書八15】「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在他們面前裝敗,往那通曠野的路逃跑。」
  〔呂振中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在他們面前假裝戰敗,往那通曠野的路上逃跑。」

【書八16】「城內的眾民都被招聚,追趕他們。艾城人追趕的時候,就被引誘離開城。」
  〔呂振中譯〕「城裏的眾人都應召來追趕他們;艾城人追趕約書亞時,就被引誘離開了城。」
  〔暫編註解〕城裡的百姓可能被傳令官召集在一塊。以色列軍隊的突然逃跑似乎使他們大為吃驚,因為艾城的居民沒有料到這一點。艾城人自衛的勇氣至少要超過他們的鄰居耶利哥。他們敢於主動出擊。上一次的勝利使他們對這次的成功滿懷信心。但他們的熱心被誤用於敵擋神了。所有違抗神的人都是這樣。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在為誰發熱心?如果我站在錯誤的一邊,唯一理智的選擇就是投降。如果我站在神一邊,我就是在用自己的全副精力“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提前6:12)。

【書八17】「艾城和伯特利城沒有一人不出來追趕以色列人的,撇了敞開的城門,去追趕以色列人。」
  〔呂振中譯〕「艾城和伯特利城沒有剩下一個人不出來追趕以色列人的;他們都撇了敞開的城門、去追趕以色列人。」
  〔暫編註解〕此處提到艾城和伯特利二城聯手作戰。十二16記有伯特利為以軍攻陷的城邑之一。本書除了此處外未再提過伯特利城為以軍攻取的事。可能艾城為伯特利的前線基地。二城距離甚近;約書亞攻克艾城後不久也取得伯特利(參士一22~26)。從考古資料獲知,伯特利在主前14世紀末和13世紀初被毀,適在以軍進攻迦南的時期。
         伯特利城因和艾城很接近,也捲入戰事,居民過來幫忙追趕以色列人。
         伯特利城。它和艾城只有數裡之遙。兩城之間可能有一套報警系統。當一方受到攻擊時,馬上通知另一方前來援助。另外五千人的任務也許就是阻擊伯特利的援軍。伯特利城要到後來才完全攻取(見士1:22)。進攻艾城時所發生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伯特利人的征服,推遲了該城的攻克。

【書八18】「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你向艾城伸出手裡的短槍,因為我要將城交在你手裡。”約書亞就向城伸出手裡的短槍。」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約書亞說:『你伸出手裏的短槍指着艾城,因為我要將城交在你手裏』;約書亞就伸出手裏的短槍指着那城。」
  〔暫編註解〕約書亞伸出的短槍或為裝有矛頭的標槍,可以投擲,是一種攻擊性武器。他用矛頭反射日光通知埋伏城後的以軍攻城。26節說約書亞一直伸出手中的短槍到殺盡艾城居民為止,令人想起摩西當日戰敗亞瑪力人所舉起的手(出十八8~11)。
         18~19 約書亞的短槍用來反射太陽的光,給埋伏的人發信號。
         18-19  同一件事,求不求問神結果大相徑庭,這於我有何鑑戒?耶和華將這城交給約書亞了。昨日的失敗變成今日的勝利。人一旦對付了罪以後,接著就蒙神赦免而得勝。靠神的恩典,我們不再灰心喪膽,或深感罪疚。罪使我們受挫敗,但無論多麼艱難,我們都應當重新振作,遵行神的旨意。

【書八19】「他一伸手,伏兵就從埋伏的地方急忙起來,奪了城,跑進城去,放火焚燒。」
  〔呂振中譯〕「他一伸手,伏兵就從埋伏地方急忙起來,跑進城去,攻取了城,連忙放火燒城。」
  〔暫編註解〕希伯來文的“放火”有“點火”的意思。這個詞與第28節的“焚燒”不一樣。他們點火燒城,但沒有燒毀。第28節則有燒毀的意思。這兩處的記錄並無矛盾之處。

【書八20】「艾城的人回頭一看,不料,城中煙氣沖天,他們就無力向左向右逃跑。那往曠野逃跑的百姓,便轉身攻擊追趕他們的人。」
  〔呂振中譯〕「艾城的人向後一看,哎呀,城中煙氣往天上冒,他們要向這兒向那兒逃跑、都無從着手;往曠野逃跑的眾人便轉身攻擊追趕他們的人。」

【書八21】「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見伏兵已經奪了城,城中煙氣飛騰,就轉身回去,擊殺艾城的人。」
  〔呂振中譯〕「約書亞和以色列眾人見伏兵已經攻取了城,又見城中煙氣直往上冒,就轉回去、擊殺了艾城的人。」

【書八22】「伏兵也出城迎擊艾城的人,艾城人就困在以色列人中間,前後都是以色列人。於是以色列人擊殺他們,沒有留下一個,也沒有一個逃脫的。」
  〔呂振中譯〕「攻取了城的人也出城迎擊艾城人;艾城人就困在以色列人中間,這邊也有,那邊也有。於是以色列人擊殺了他們,連一個殘存的或逃脫的、都沒有給他留下。」

【書八23】「生擒了艾城的王,將他解到約書亞那裡。」
  〔呂振中譯〕「連艾王、他們也活活捉住,解到約書亞那裏。」

【書八24】「以色列人在田間和曠野,殺盡所追趕一切艾城的居民。艾城人倒在刀下,直到滅盡,以色列眾人就回到艾城,用刀殺了城中的人。」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殺盡了艾城所有的居民、於田間、於野外、就是他們追趕以色列人的地方;艾城人全都倒斃在刀劍之下、直到滅盡;以色列眾人就回艾城,用刀擊殺了城中的人。」

【書八25】「當日殺斃的人,連男帶女共有一萬二千,就是艾城所有的人。」
  〔呂振中譯〕「那一天倒斃的人、連男帶女、共有一萬二千人,就是艾城所有的人。」

【書八26】「約書亞沒有收回手裡所伸出來的短槍,直到把艾城的一切居民盡行殺滅。」
  〔呂振中譯〕「約書亞總沒有收回伸出短槍的手,直到把艾城的所有的居民盡行殺滅歸神,纔把手收回來。」
  〔暫編註解〕有人認為約書亞舉起的短槍上應該有旗幟或徽章之類的東西。他舉起來槍就像四十年前他與亞瑪力人交戰時摩西舉起手來一樣。此外,這句話還暗示他決不收回戰鬥中伸出來的短槍,直至完成神所命定的工作。但也可能約書亞想起了在利非訂親自與亞瑪力人(出17:8-13)交戰時的情景。只要摩西手中高舉神的杖,他就能取得勝利。

【書八27】「惟獨城中的牲畜和財物,以色列人都取為自己的掠物,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約書亞的話。」
  〔呂振中譯〕「只是城中的牲口和和被掠物、以色列人倒劫為己有,是照永恆主的話、就是他所吩咐約書亞的。」

【書八28】「約書亞將艾城焚燒,使城永為高堆、荒場,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約書亞燒了艾〔即:廢堆〕城,使城永做廢堆山、一片荒涼、直到今日。」
  〔暫編註解〕指艾城永遠成為荒場。希伯來文的“丘”是tel ,尤其指廢墟。阿拉伯語的“丘”是tell ,常放在一些地名前面。

【書八29】「又將艾城王掛在樹上,直到晚上。日落的時候,約書亞吩咐人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丟在城門口,在屍首上堆成一大堆石頭,直存到今日。」
  〔呂振中譯〕「又將艾王挂在示眾木上、直到晚上時候。日落時、約書亞吩咐,人就把屍體從示眾木上取下來,丟在城門口,又在屍體上立起一大堆石頭;那石頭到今日還在。」
  〔暫編註解〕摩西律法規定,懸掛的屍體在日落時須除下(申二十一22~23)。
         “掛在樹上”。參看申命記二十一章22、23節。
         將艾城王的屍首掛在樹上,是要進一步的羞辱他,並象徵神的咒詛;日落時取下屍首,是要避免玷污地, 見申21:22-23。在屍首上堆石頭,好作紀念(參7:26)。
         掛在樹上。可能先用刀殺死,像對待五個亞摩利王一樣(書10:26)。希伯來文“掛在樹上”可能指一棵特別的樹。耶利哥王和艾城的王可能先後被掛在同一棵樹上示眾,受神的咒詛。耶利哥的王很有可能被掛在樹上,因為約書亞“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書10:1;參書8:2)。凡犯了該死的罪並被掛在樹上就是“被神咒詛”(見申21:22,23)。但基督並沒有犯罪,卻因我們而受咒詛,被掛在木頭上(加3:13)。
         城門口。城門口是實施審判和商議其它重要公共事務的地方。艾城王過去也許經常坐在這裡主持審判。現在輪到他自己受審了。城門口是最重要的公共場所,對國王的審判就這樣當眾舉行。

【書八30】「那時,約書亞在以巴路山上為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築一座壇,」
  〔呂振中譯〕「那時約書亞在以巴路山上、為永恆主以色列的神築了一座祭壇,」
  〔暫編註解〕這個守衛以巴路山與基利心山中間之山谷的示劍堅固城(參看申一一29的腳註),此時可能已經投降,或被攻取,或表示友善。
         「以巴路山」:位於示劍谷以北,與基利心山相對。
         那時,約書亞為神築一座壇。“那時”。該詞原文不是一般譯為“那時”的連詞。它在這裡強調時間概念,標誌著鑒於上述的局勢,從那時起開始為神築壇。以色列已經取得了勝利,得到了神與他們同在,驅逐面前迦南各族的憑據。現在他們該暫停軍事行動,與神重新立約了。神曾兩次指示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以後,馬上就要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召集各支派舉行莊嚴的集會(申11:26-30;27:2-8)。要向以色列人要重申律法,把其中的規定寫在石頭上,放置在全國的中心,讓以色列人和其他民族閱讀。神用這種方法邀請所有的民族瞭解祂仁慈的旨意,並與祂的子民聯合。
         從地理上來說,該處位迦南的中心和交通的要衝。一些歷史學家不相信當時能夠在敵人的領土上進行這樣的行軍。約瑟弗斯認為這個宗教儀式是在五年以後舉行的。七十士譯本把這段話放在書9:1,2之後。但所有這些改動時間的做法都是不必要的。以色列人在尚未征服的敵人領土上行軍並不會受到傷害,因為神使周圍的城市產生恐懼,就像從前雅各經過這裡前往伯特利時一樣(創35:5)。還有人認為,沒有提到這個地區中在伯特利以北有什麼要塞,以及其他經文的旁證(見書17:18),似乎表明這裡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居住人的林區。南方各王聯盟的中心遠在南方。示劍和北方的要塞相距甚遠。參撒上9:4注釋。
         以巴路山。以巴路山離艾城只有20英里。所有的以色列人離開了吉甲的營地,也許在安排了警戒以後,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前往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參加這個神聖的禮節,並與神重新立約。雖然以色列人急於想定居下來,但長途行軍中得有一個停頓,參加這次聖禮,再回到吉甲。這樣,他們就明白了,要興旺,就得把神放在第一位。耶穌後來重述了這條偉大的原則:“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太6:33)。以巴路山在北邊,基利心山在南邊,它們之間的山谷大約有三分之一英里,東西走向。兩座山的山頂相距約兩英里。在兩山相距的最近點,有一塊500碼寬的綠谷。兩邊山坡上石灰岩層形成了天然的階梯形露天劇場。這是亞伯拉罕在應許之地築起第一座祭壇的地方。百姓在這裡聚集,兩邊各六個支派。每宣佈一條福氣,基利心山上的六個支派就說“阿門!”每宣佈一條咒詛,則由以巴路山上的另外六個支派回應。山坡上突出的岩石成為天然的講臺,使宣講者的聲音可以傳遍整個山谷。根據神的指示,要在宣佈咒詛的以巴路山建一座壇(申27:4,5)。但為什麼要建在咒詛的山上呢?這正合適。因為在宣讀律法對罪人之咒詛的地方,必須有恩典和寬恕的標誌。祭壇上的祭牲預表基督。
         30-31  他們要用未經鑿過的石頭造祭壇,使他們不至於褻瀆神(參出20:25)。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百姓把祭壇當作偶像來敬拜,也避免人崇拜造祭壇的巧匠,而不敬拜行大事的神。
     30~33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在示劍城的南邊與北邊。示劍為迦南中部大城,乃以色列人古代宗教聖地(創十二6~7;三十三18~19)。摩西死前曾吩咐眾民過約但河進迦南地後,須在示劍立壇獻祭,並重申前約(申十一26~30;二十七1~8及注)。
         30-35約書亞遵行昔日摩西的囑咐(申27),於以巴路山(30)立石為神築壇,並將律法刻於石上和公開宣讀。

【書八31】「是用沒有動過鐵器的整石頭築的,照著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正如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眾人在這壇上給耶和華奉獻燔祭和平安祭。」
  〔呂振中譯〕「照永恆主的僕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照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是用沒有動過鐵器的整塊石頭築的一座祭壇;在這壇上眾人給永恆主獻上燔祭和平安祭。」
  〔暫編註解〕“沒有動過鐵器的整石頭”:參《出埃及記》二十24~26.
         “壇”。參看出埃及記二十章24至26節的腳註。
         「沒有 ...... 築的」:見出20:24-26注。
         「燔祭和平安祭」:獻祭的條例和意義,見利1章; 3章及注。
         這符合神的命令(申27:5,6)。用“整石頭”的原因是擔心一動斧鑿,以色列人就可能在壇上為自己雕刻圖像,從而遭受拜偶像的誘惑(見出20:25)。

【書八32】「約書亞在那裡,當著以色列人面前,將摩西所寫的律法抄寫在石頭上。」
  〔呂振中譯〕「約書亞在那裏、當着以色列人面前、將摩西所寫律法抄本寫在石頭上。」
  〔暫編註解〕抄寫在石頭上的當為律法的精髓。寫的方法是先在石頭上油石灰,再刻字(申二十七2~3)。由於時間有限,在這次儀式中宣讀的律法不會太長,當年摩西在西奈山所宣讀的律法,很可能只是載於《出埃及記》二十一~二十三章的那一部分(看出二十四7)。
         “石頭”。不是壇的石頭,而是一根大柱子的石頭。
         約書亞何等重視神的律法!十誡在我心中的地位……約書亞吩咐人抄寫在石頭上的,極可能是十誡,是神全部律法的中心,對現代仍然適用。(參出20章)
         據申27:2-8,要在祭壇旁邊立一塊石碑,塗上石灰,刻上十誡和摩西的律法。這些文字,連同順從的福氣和悖逆的咒詛都要讀給以色列全會眾聽。石碑在那裡能經受千百年的雨雪風霜,作為以色列人與神立約的見證,也作為給周圍民族的見證。

【書八33】「以色列眾人,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長老、官長,並審判官,都站在約櫃兩旁,在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利未人面前,一半對著基利心山,一半對著以巴路山,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華僕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
  〔呂振中譯〕「以色列眾人和他們的長老、官吏、審判官、都站在櫃的這邊和那邊、當着那些抬永恆主約櫃的祭司利未人面前,無論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一半對着基利心山、一半對着以巴路山、照永恆主的僕人摩西所吩咐的、先給以色列民祝福,」
  〔暫編註解〕「一半對著 ...... 以巴路山」:根據摩西的吩咐(申27:12-13),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約瑟、便雅憫這六個支派的人要站在基利心山上(面對以巴路山),為百姓祝福,而流便、迦得、亞設、西布倫、但、拿弗他利六個支派,則要在以巴路山上(面對基利心)宣佈咒詛。

【書八34】「隨後約書亞將律法上祝福咒詛的話,照著律法書上一切所寫的,都宣讀了一遍。」
  〔呂振中譯〕「然後約書亞將律法上祝福與咒詛的話、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全都宣讀一遍。」

【書八35】「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話,約書亞在以色列全會眾和婦女、孩子,並他們中間寄居的外人面前,沒有一句不宣讀的。」
  〔呂振中譯〕「摩西所吩咐的一切話、約書亞當着以色列全體大眾、和婦女小孩、以及在他們中間行走的寄居者面前、沒有一句不宣讀的。」
  〔暫編註解〕婦女,兒童和喇合及其全家那樣的外族人都在那裡。所有的人,包括男女老少都要敬聽神的話語。獲得知識是基督徒成長的第一步。人處在無知中是不能與神和好的。真正的基督徒不會是愚昧的。所以神非常強調基督徒的教育。不能讓任何事物干擾來我們按神的要求教育孩子。儘管前往以巴路山的旅途是艱難的,古時以色列的兒童還是要與父母一起去。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