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約書亞記】第五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5-18 11:16: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歷史新階段開始的特點(五1~12)】
   一、勝利前奏曲(1)──迦南諸王聽見神為以色列人所施行的大能作為,就膽怯驚惶,失去鬥志
   二、行割禮(2)──這割禮原是耶和華與以色列人立約的記號(創十七11),但在這裏,割禮增加了一個新的意義:「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9)
   三、守逾越節(10)──以色列人過約旦河後,就到了逾越節的日子,這是神奇妙的安排
──《新舊約輔讀》

【耶和華軍隊的元帥(五13~15)】
   一、祂有神的尊嚴──祂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
   二、祂接受人的敬拜──約書亞在祂面前「俯伏在地下拜」(14)
   三、祂有「主」的地位──祂不是「幫助者」(13~14),乃是要指揮一切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書五1】「約旦河西亞摩利人的諸王和靠海迦南人的諸王,聽見耶和華在以色列人前面使約旦河的水幹了,等到我們過去,他們的心因以色列人的緣故就消化了,不再有膽氣。」
  〔呂振中譯〕「在約但河西邊的亞摩利人那些王、和靠海的迦南人那些王、聽見永恆主使約但河的水從以色列人面前乾了、等着我們過河,他們就因以色列人的緣故而膽戰心驚,不再有勇氣了。」
  〔暫編註解〕以色列人能在約但河水如此洶湧的情況下,輕易越過敵方的天塹,進到吉甲,難怪全地的人聞風膽喪。
         迦南的居民一直倚靠約但河作為以色列人入侵的屏障。雖然此時似乎是以色列人進攻的最好時機,但他們先要完成一些重要的屬靈工作(行割禮和守逾越節)。
         亞摩利和迦南人那麼怕以色列人,但後來卻……真可怕!百姓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亞摩利人(此處指居住在山地的那部分人)與迦南人是當地的兩大主要群體。迦南人敬拜各式各樣的神,以巴力為主。他們注重物質享受,崇尚情慾。百姓進入迦南以後不斷地敬拜巴力。亞摩利人的神也影響以色列人的敬拜,使他們偏離真神。敬拜這些假神,終於導致他們敗亡。
         高估了敵人的力量,低估了從神而來的力量,我是不是也經常……以色列人在曠野之中白白地浪費了三十九年,因為懼怕迦南人,也低估了神的能力。頭一次進迦南的計劃失敗了(參民13、14章),但他們看到迦南人懼怕他們的軍隊。迦南人聽到他們藉著神大獲勝利(2:9-11),就盼望約旦河能阻止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但是他們卻走乾地過了約旦河,這個消息使迦南人的餘勇都消失了。不要低估神。只要我們對祂忠心,祂就會使重大的敵對勢力消失。祂能改變反對者的態度。
         亞摩利人。亞摩利人在約旦河東的領土已經被佔領了(民21:21-24)。現在約旦河西山區的亞摩利人非常害怕。亞摩利人構成了西元前二千年初含族人從阿拉伯半島遷到米所波大米亞地區的第二次浪潮。在那裡他們分為兩支。一支與文明的蘇美爾人結合,形成了早期的巴比倫文化。另一支向西遷移,再向南進入巴勒斯坦,其中有一部分渡過約旦河向東發展(見創10:16)。其餘留在巴勒斯坦的人與當地的非閃米特民族結合,形成了書5:1,12的七十士譯本所提到的腓尼基人。本節稱他們為“靠海迦南人。”也就是後來的腓尼基人。
         等到我們過去。七十士譯本,敘利亞譯本和馬所拉學者認為是“等他們過去”,但原文似應為是“我們”,表明作者親身經歷了這件事,儘管許多現代學者對此持反對意見。
         他們的心就消化了。神的大能作為使迦南人恐懼喪膽,正如神所應許的(出23:27)。約旦河原是他們的防線。以色列人在河東駐紮了幾個月而沒有過河的動靜,令亞摩利人感到安全,尤其是現在是漲水時期,所以他們沒有設防阻止以色列人過河。儘管他們的心像喇合所說的已“消化”了,但他們仍保留著一點勇氣。他們無疑自恃人數眾多,城池堅固,足以抵擋入侵者。但當他們聽說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突破了他們所謂的防線,並且是出於神跡時,他們的心理防線就徹底崩潰了,“不再有膽氣”。

【書五2】「那時,耶和華吩咐約書亞說:“你製造火石刀,第二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
  〔呂振中譯〕「那時永恆主對約書亞說:『你要製造火石刀,第二次再給以色列人行割禮。」
  〔暫編註解〕“割禮”:所有與神立約的亞伯拉罕的後裔須行的儀式。行割禮的方法與原則,見《創世記》十七10注。摩西律法規定以色列男子須行此禮(利十二3),連摩西自己也不例外(比較出四24~26)。以色列人過了約但河,大敵當前,第一件事不是攻城,而是履行律法上的規定:每個男子的身上須有這個與神立約的記號,這是一個重要的屬靈原則:與神建立正確關係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受過割禮後有一段時期行動不便,對備戰期間的以民不利(五8;比較創三十四章),但神保守他們未受侵襲。
         “第二次”:四十年前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都行了割禮(五5;比較出十二48~49),但在三十八年的曠野流浪中出生的以色列人則未行此禮,這次因此算為“第二次”。以色列人要受了割禮才可以出去為神打仗,取得迦南為業,而男丁未受割禮的也不能守逾越節(出十二48)。
         “火石刀”用燧石作成,色灰黑,為尚未結晶成六角形體寶石的粗糙礦石。原始民族因其鋒利,用作矛頭、箭矢和剝獸皮的刀。以色列人此時生活在銅器時代,已有金屬刀可用,用火石刀行割禮,或亦含有忌金屬之意(他們建壇須用未經鐵器鑿過的石頭,出二十25);此外,也比金屬刀鋒利且衛生。
         在此時行割禮當亦有奉獻之意。
         “行割禮”。那是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時一種信心的標記。參看創世記十七章9至14節的腳註。在曠野飄流期間,以色列人並沒有執行這禮儀,他們活在審判之中。這時,在取得應許之地前,他們必須為所有三十八歲以下的男子(即在曠野出生,因而沒有行割禮的人)行割禮。
         火石刀。出4:25暗示,行割禮也許是不可以用金屬刀具的。埃及人認為切開人體準備薰制時採用金屬刀具是違法和褻瀆的。據報導,今天在世界有些地方依然用石刀施行割禮。
         第二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不要理解為下令給已經受過割禮的人重行割禮。這只是暗示恢復他們在曠野飄流時所中斷的禮節。“第二次”說明神曾經有過“第一次”下令普遍實施這個禮節。以色列人在埃及時似乎沒有行割禮(《先祖與先知》363頁)。這個禮節作為立約的記號,可能在西奈山立約時(出24:3-8)重新作了規定(創17:10,11;羅4:11)本節還暗示第一次是在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以前。接著是首次守逾越節。根據後來的命令,沒有受割禮的男性不可以吃逾越節的羔羊(出12:43-49)。現在以色列人已進入迦南。他們要與神重新立約。這就要求他們再次實施立約的記號。這個外表的禮節像徵著內心的真割禮(申30:6;耶4:4;羅2:29)。他們在曠野裡一直不信,埋怨和背叛神。如今他們要藉著順服祂的指示,重新開始了信心和順從的生活。
         2-3  人只能受一次割禮,這“第二次”是──受割禮標明以色列人與神立約,成了祂的百姓。神最初與亞伯拉罕立約,規定在他家中所有的男丁都要受割禮,作為除去舊生命,開始從神得到新生命的記號(參創17:13)。在那個時代,其他民族的習俗也用割禮表明人進入成年階段,但只有以色列人用它作為順服神的記號。人一生只能受一次割禮。這裡所說的“第二次”,指當時的許多青年還未曾受過割禮(5:5)。
         2-12  記載百姓在吉甲紮營後的情況:給離開埃及的第二代行割禮,作為神與他們立約的記號(2-9);守逾越節(10-11);以地裡的出產代替嗎哪作食物(12)。

【書五3】「約書亞就製造了火石刀,在除皮山那裡給以色列人行割禮。」
  〔呂振中譯〕「約書亞就製造了火石刀,在包皮山那裏給以色列人行割禮。」
  〔暫編註解〕“除皮山”可能是近吉甲的一個地方,原名吉比亞特哈拉羅(Gibeath Haaraloth),“除皮山”是俗稱,亦有譯為“包皮山”的。可能因在其地行割禮,以此命名,藉資紀念。
         除皮山。希伯來文是gib`ath ha`araloth,指舉行割禮的地點。

【書五4】「約書亞行割禮的緣故,是因為從埃及出來的眾民,就是一切能打仗的男丁,出了埃及以後,都死在曠野的路上。」
  〔呂振中譯〕「約書亞行割禮的緣故、是因為從埃及出來的眾民、一切男的戰士、出埃及以後都死在路上曠野裏。」
  〔暫編註解〕因為受到耶和華的疏遠(民14:34),並作為他們違約的提醒,以色列人在曠野是不許行割禮的。他們進入迦南,證明他們重新得到神的悅納(見民14:23;詩95:7-11)。為了加低斯的叛逆,他們承受了三十八年的恥辱。

【書五5】「因為出來的眾民都受過割禮,惟獨出埃及以後,在曠野的路上所生的眾民,都沒有受過割禮。」
  〔呂振中譯〕「因為出來的人都受過割禮,惟獨出埃及以後、在路上曠野裏生下來的人卻沒有受過割禮。」

【書五6】「以色列人在曠野走了四十年,等到國民,就是出埃及的兵丁,都消滅了,因為他們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耶和華曾向他們起誓,必不容他們看見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我們的地,就是流奶與蜜之地。」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在曠野走了四十年,等到全國的人、出埃及的戰士、都滅盡了,因為他們沒有聽永恆主的聲音;永恆主曾向他們起誓、不容他們看到永恆主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給我們的地、流奶與蜜之地。」
  〔暫編註解〕「他們沒有聽 ...... 的話」:詳情見民13:17-14:10。
         耶和華曾起誓不許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進入迦南,見民14:26-35。
         眾民。不包括迦勒和約書亞(民14:30)。祭司,也許包括所有的利未人,都被免除了加低斯的死刑。他們中有一些人活了下來。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特別被提到進入迦南(見出6:25;28:1;書24:33)。十二個探子中沒有利未人的代表(民13:3-16)。他們也不列在“能打仗的男丁”中。

【書五7】「他們的子孫,就是耶和華所興起來接續他們的,都沒有受過割禮;因為在路上沒有給他們行割禮,約書亞這才給他們行了。」
  〔呂振中譯〕「所以約書亞所行割禮的乃是他們的子孫、就是永恆主所興起、來接替他們的;這些沒有受過割禮,因為他們在路上沒有給這些人行割禮。」

【書五8】「國民都受完了割禮,就住在營中自己的地方,等到痊癒了。」
  〔呂振中譯〕「全國的人都受了割禮,就住在營中自己的所地、等到復元。」
  〔暫編註解〕割禮的含意,見創17:1-14。
         「等到痊癒」:男子受割禮後起初感到痛楚行動不便(參創34:24-25)。以色列人在這期間蒙神保守,不致受敵人突襲(參1)。
         8-9  埃及的羞辱──滾──吉甲……吉甲在耶利哥東北約3公里處,是以色列人的大本營,是進攻迦南的臨時中央指揮部,也是敬拜中心。他們在征服應許之地以前,在這裡對神重新作出委身的承諾,與祂重新立約。神的使者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在這裡向約書亞顯現,給約書亞進一步的作戰指示,也帶來征服那地的鼓舞(5:13-15)。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以後,吉甲在以色列仍居重要的地位。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掃羅,就是在這裡被膏立的(參撒上11:14-15)。

【書五9】「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滾去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吉甲”就是“滾”的意思)。」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約書亞說:『我今日把埃及的恥辱從你們身上輥去了』因此那地方到今日還叫做吉甲。」
  〔暫編註解〕埃及人曾譏笑以色列人出了埃及進不了迦南(出三十二12;民十四13~16),現在他們已踏上應許之地,受了割禮,公開宣告正式成為神的子民,當年羞辱得以盡除。
         “埃及的羞辱”。因為以色列人仍未得到應許之地,所以埃及人對他們加以嘲弄。那羞辱這時候已經滾去了(“吉甲”的意思是滾)。
         「埃及的羞辱」:埃及人大概曾譏笑以色列人,說神把他們領到曠野是要殺戮他們(參出32:12; 申9:28); 出埃及的頭一代以色列人因得罪神而死於曠野,不能徹底擺脫埃及的嘲諷,但當第二代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吉甲(意即「輥去」)接受割禮時,就表示他們是名正言順的與神立約的選民,而神應許的迦南地和福氣,就快屬他們所有,一洗以前的羞辱。
         埃及的羞恥。由於加低斯的悖逆,神不能實現祂領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就是進入迦南。他們被禁止行割禮,因為割禮是他們作為神選民的標誌。中止這個禮節,是要不斷證明他們的違約。
         儘管立約的“使者”在以色列人飄流曠野的時候繼續帶領他們,但以色列人卻長期不能完全恢復與神立約的關係。只要他們一天不在聖約的範圍之內,他們與神的關係就還是像沒有離開埃及一樣。“埃及的羞恥”依然在他們身上。現在借著恢復逾越節--他們從埃及得救的紀念--並重新受割禮,這“羞恥”就完全除去或“滾”走了。
         今天在神子民的身上也有存在恥辱。他們早就應該進入天國了。可是他們依然在曠野流浪。有“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來4:9)。“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來4:11)。
         吉甲。其詞根galal 是“滾動”的意思。從此以後,吉甲就在聖經的歷史中佔有重要的位置。這是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以後第一天安營的地點。他們在這裡恢復了割禮,標誌著他們與神重新立約(2-8節)。以色列人在這裡慶祝進入應許之地以後的第一個逾越節(第10節)。嗎哪也是在這裡停止下降的(第12節)。吉甲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早期軍事行動充當了後方基地。它似乎在這段時期中為婦女,兒童和牲畜提供安身所。後來掃羅也是在這裡被立為以色列的第一個國王(撒上11:15)。約櫃留在這裡,直到征服了迦南全地以後才運到示羅(書18:1)。
         吉甲的位置尚未確定。據約瑟弗斯的記載,吉甲離約旦河8公里,離《新約》中的耶利哥1.6公里。

【書五10】「以色列人在吉甲安營。正月十四日晚上,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在吉甲紮營;正月十四日晚上、他們在耶利哥原野守了逾越節。」
  〔暫編註解〕守逾越節乃照四十年前耶和華神的吩咐而行(出十二25)。受割禮和守逾越節是相連且必須行的事(出十二47~49)。
         「正月十四日晚上」:即在百姓過約但河之後四天(見4:19)。
         逾越節和無酵節的條例,見出12:1-20, 48。這次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第二次守逾越節(上一次見民9:1-5)。
         以色列人已經多少年沒守逾越節了?這是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第一次歡歡喜喜地守逾越節,也是在出埃及之後僅有的第三次,上次是三十九年以前,在西奈山下守的。守節使他們牢記神以大能的神蹟,領他們出埃及的事。昔日他們恐懼匆忙地守這節日;現在他們看到神的賜福與應許已實現,充滿感恩地再守這節期。(參出12)

【書五11】「逾越節的次日,他們就吃了那地的出產;正當那日,吃無酵餅和烘的穀。」
  〔呂振中譯〕「逾越節後第二天、他們就喫了那地的農產物;正當那一天他們喫了無酵餅和焙的穀子。」
  〔暫編註解〕“那地的出產”指穀物。“無酵餅”為不加酵烤制的餅,逾越節先後一共七天,須吃此餅(利二十三5~6)。“烘的穀”為獻初熟之物的素祭中的祭物(利二14),以色列人受割禮,吃烘的穀,整個民族奉獻為神用。
         逾越節應在正月第十四天過後開始舉行,一連七天,但此處說“正月十四日晚上”便守,因為希伯來人的一天是從頭天黃昏開始至第二天日落為止。
         “那地的出產”。即正當那時收割的農作物。
         「烘的穀」:如取自初熟的禾稼,須首先向神獻上一捆,另獻上燔祭、素祭和奠祭(見利23:9-14)。
         11-12  我們的哪些需要可以求神供應,哪些不應該?百姓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神行神蹟,供給這群飢餓之民的需要,並降下嗎哪(參出16:14-31)。他們來到這物產豐富的應許之地,不再需要嗎哪作每天的糧食,因為這地已經可以種植,能收割莊稼。以色列人在曠野時,神奇妙地供應食物,現在神使土地出產糧食,給他們享用。禱告並不是人甚麼都不幹,因為人的信心不能代替殷勤做工。神在人需要的時候,可以明確、奇妙地供應祂的子民,但是祂也指望他們運用祂所賜的才能與資源,自給自足。如果你的禱告未蒙應允,你的需要也許是你自己辦得到的事。你應當求神賜智慧,使你可以領會其中的奧妙,也賜你動力,推動你去完成。

【書五12】「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嗎哪了。那一年,他們卻吃迦南地的出產。」
  〔呂振中譯〕「他們喫了那地的農產物,第二天嗎哪就停止了;以色列人不再有嗎哪;那一年他們就喫了迦南地的出產。」
  〔暫編註解〕“嗎哪”給他們維持四十年的生命。參看出埃及記十六章15節的腳註。
         嗎哪止住,表示曠野飄流(以嗎哪為糧食)的日子正式結束。
         神在不可能獲得充足糧食的環境下,提供嗎哪滿足百姓的需要達四十年之久。現在他們既“吃了那地的出產”(第11節),就沒有必要再降嗎哪了。神不會為人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

【書五13】「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
  〔呂振中譯〕「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忽見有一個人正在對面站着,手裏拿着拔出來的刀;約書亞走到那人跟前,對他說:『你是為我們呢?還是為我們的敵人呢?』」
  〔暫編註解〕四十年前,摩西在曠野遇見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的使者”(出三2~5),將拯救以色列人的任務交給他;現在約書亞也看見“耶和華軍隊的元帥”(14節),指示他得勝耶利哥王的方法(六2~5)。有的解經家根據15節的話,認為這是神藉人形親自顯現;甚至有人解釋為道成肉身前的基督。但神也常常差遣天使,有的是統率天軍的天使長(但十13;十二1)。
         既然撤退而再次返回約但河那邊已是不可能的事,約書亞便全心迎接那即將來到的戰役,因此認不出他的探訪者來。
         「拔出來的刀」:象徵有所準備、隨時作戰。
         靠近耶利哥。敘利亞版譯本為“在耶利哥平原”。約書亞把注意力轉向下一個重大的任務──攻取耶利哥。他離開營地默想禱告,求神引導完成這項工作。
         他手中拔出來的刀。當摩西即將擔負起救以色列人脫離為奴之家的任務時,耶和華在何烈山向他顯現(出3:2)。現在,當約書亞開始征服迦南的時候,神向祂子民的新領袖顯現,向他保證勝利和成功。亞摩利人的惡貫已經滿盈滿。根據神四百年前對亞伯拉罕的莊嚴承諾,他的“後裔”現在回到了這裡(創15:13-16)。以色列人征服迦南明顯有神的許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見證,以及神説明祂子民的消息,都已經在迦南傳開了。但這些異教民族依然我行我素,不肯順服神。

【書五14】「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
  〔呂振中譯〕「那人說:『不是的;我現在來、是作為永恆主的軍長。』約書亞就臉伏於地拜他,對他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呢?』」
  〔暫編註解〕“耶和華軍隊”指天使、天軍(比較王上二十二19),也可指以色列軍隊。這位帥“手裡有拔出來的刀”(13節),表示他是指揮天使、天軍和以色列人並肩作戰的(比較六20)。“俯伏在地下拜”是中東人對位尊者示敬的禮節。
         耶利哥為世界最古城市之一,也是巴勒斯坦吸引考古學家最早的一個城市。一九三〇年代,英考古學家賈思旦發現,約在主前1400年,此城高大的城牆塌陷,覆蓋在房屋廢堆上。1952年女考古學家K,肯蓉再事挖掘,發現約書亞時代的古耶利哥城,幾已全在風沙的侵蝕中消失。
         約書亞把耶和華軍隊的元帥視為耶和華(六2),承認這是祂的戰役,而以色列人只是耶和華軍隊裏的成員而已(軍隊裏也包括天使和大自然的力量)。
         「耶和華軍隊」:即天使眾軍(參王上22:19; 詩148:2)。
         「元帥」:也可譯作大君(見但10:13)。他的出現表明耶和華要為以色列人爭戰(參申3:22)。
         軍隊。主要不是指以色列軍隊,而是指天軍。該詞在其他地方特指軍隊(士4:2,7等),常常指以色列軍隊(撒下2:8),有時指天使(王上22:19),就如本節。該詞也常指“天上的萬像”(賽34:4)。天使隨時準備去幫助教會,並執行他們元帥的命令。凡在自己的經歷中遭遇強大的“耶利哥”的人,能呼籲看不見之軍兵的幫助,並像約書亞一樣獲得保證:天國的資源都可以賜給每一個信靠的人。約書亞得到保證是:他不會獨自率領希伯來的軍隊。作為元帥的耶和華要親自在那裡部署,監督,指揮和命令。
         俯伏在地下拜。天上的來賓接受約書亞的敬拜,證明自己不是一般的天使(見啟19:10)。
         14-15  “神是站在我這邊還是敵人那邊?”──“不是的,是你要站在神那邊!”這是一位最高級的天使,是耶和華軍隊的元帥。有人說這是神以人的形像顯現,約書亞為表尊敬,脫下了腳上的鞋。他雖然是以色列人的領袖,仍然順服神──絕對的領導者。對聖潔的神,我們應當肅然起敬。怎樣能表示對祂的尊敬呢?在態度上我們應當敬畏神的大能、權威,領悟祂深切的大愛;在行為上,我們也要顯出真誠和虔誠。雖然現在的習俗,不再以脫鞋子來表示尊敬神,但敬畏神的態度,現今和在約書亞時代仍是同樣重要的。

【書五15】「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軍長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這樣行。」
  〔暫編註解〕脫掉腳上的鞋,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並非其地有何特別不同,但有神的使者在那裡便成為聖地(參出三5注)。
         “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比較出埃及記三章5節及其腳註。
         這元帥的話,暗示他神聖的身分。約書亞這次經歷類似摩西在何烈山上的遭遇(見出3:1-5),正如他給百姓行割禮一事與出4:24-26的事件互相呼應。
         進一步證明“軍隊的元帥”不是一般的天使。事實上祂是基督以人的形狀顯現。書6:2提到了祂的聖名(見出6:3;15:2)。必須指出,《約書亞記》第6章是書5:13-15的繼續。書6:1作為插敘解釋2-5節中所發生的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靈修版聖經註釋》․《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