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出埃及記】第十五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2-23 14:46: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出埃及記第十五章】
   一、何等奇妙(十五1~12)
   1、神是怎樣的
   2、神作了些甚麼
   二、我們要唱歌(十五13~21)
   1、我們有許多仇敵──基督徒通常都會面臨許多的反對
   2、我們有一個目標
   三、埋怨(十五22~27)
   1、人的怨言
   2、神的供應──神在三方面工作(在我們的經歷中亦是同樣的真實)
   (1)神解決了眉急的困境(25)
   (2)神應許將來幫助他們(26)──但請注意「若」字
   (3)神用簡單而實際的方法解決他們身體的需要(27)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出十五1】「那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歌說: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
  〔呂振中譯〕「那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就唱以下這首歌頌贊永恆主說;『我要歌頌永恆主,因為他得勝昂首,將馬和騎兵投入海中。」
  〔暫編註解〕「騎馬的」:在原文也可以作馬車。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 原文是第一人稱單數的「命令式」(cohortative),是表示個人決心定志要向主神歌唱的意思。
     因他大大戰勝 原文是因他傲然而起,或是因他榮耀的崛起。中文的現有譯法,是將紅海一役相連後的意譯。撒瑪利亞抄本卻是:因有一民崛起。
     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 原文正譯應作,將馬和它的車輛投在海中。但不管是那一種譯法,都表明主神榮耀的高舉,使敵人敗亡。
         1~19 勝利之歌──以色列人對神救贖的回應:詩歌將救贖之功全歸給耶和華,以色列人在這次救贖中並不是神的夥伴,連最微小的角色也沒有擔當,甚至摩西在歌中也完全未被提及,可見神是獨力完成這海中神跡的。這首歌可分為兩段:
         1 前半段(1-12)稱讚神在過紅海一事中顯出 得勝和偉大之能力(2-3, 6-8, 11-12);
         2 後半段(13-18)則稱讚神如何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
         對以色列人來說,神在海中之拯救和賜迦南地給他們是不能分割的;二者都涉及神救贖並揀選以色列作自己的子民。
         本節至21 節為慶祝耶和華神戰勝埃及的兩首詩。第一首(1~18節)之後繼以一段簡短的說明。第二首(米利暗之歌)只有一句(21節)。
         (海之歌)又名(摩西的凱歌)或(蘆葦海之歌),為摩西五經中最出色的一首史詩,生動、技巧熟練,先敘述埃及軍隊的傾覆(1~11節),然後預祝耶和華勝利,領以色列人往應許之地(12~17節);而以對神的頌揚作結(18節)。
         1~21 摩西與百姓同唱這首美妙的歌,讚揚神在得勝埃及人一事上所彰顯的偉大。

【出十五2】「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神,我要讚美他;是我父親的神,我要尊崇他。」
  〔呂振中譯〕「永恆主(原文:耶)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救星。這位是我的神;我要讚美他;是我父的神;我要尊崇他。」
  〔暫編註解〕「詩歌」:在七十士譯本譯「防護」,與上下文吻合。
         我的詩歌 原文所用的詩歌一詞,是含有以崇拜的心讚美主神之創造的樂歌的意義。因此撒瑪利亞抄本和武加大譯本,都用「我讚美的歌」。但是,七十士譯本和現代有些學者,則認為這詞應譯成「保護」。所以現代中文譯本將上一句和這一句相連,而譯成「主神是我堅強的保護者」。
     我父親的神 請參看三6的註釋。並可參看十八4。
     尊崇 這詞在這節前面及和其下經文相連的時候,包含有高舉主神的認信的表白在內。

【出十五3】「耶和華是戰士,他的名是耶和華。」
  〔呂振中譯〕「永恆主是戰士;他的名是永恆主耶和華。」
  〔暫編註解〕「耶和華是戰士」:表明耶和華像一個軍兵,為了拯救選民而和埃及軍隊作戰。
         耶和華是戰士 原文戰士的直譯是戰爭的人;撒瑪利亞抄本和敘利亞文譯本均作「大能的英雄」;七十士譯本則繙為「主神是粉碎戰爭的」。無論如何,主神均被認為是替以色列人爭戰的(參看十四14、25)。
     他的名是耶和華 請參看三13~15的註釋。

【出十五4】「法老的車輛、軍兵,耶和華已拋在海中;他特選的軍長都沉于紅海。」
  〔呂振中譯〕「他將法老的車輛和軍兵扔於海中;法老特選的軍官都沉于蘆葦海。」
  〔暫編註解〕特選的軍長 這是指法老最精銳的軍兵的指揮官。請參看十四6~7。
     紅海 在第十四章,只說「海」或「海邊」。現代學者則認此詞的正譯,應作蘆葦海。

【出十五5】「深水淹沒他們,他們如同石頭墜到深處。」
  〔呂振中譯〕「深淵淹沒了他們;他們如同石頭墜到深海。」
  〔暫編註解〕深水 原文的用字可譯為遠古的深淵。因此,這詩句明顯的不只指「水就回流」淹沒了車輛、馬兵……法老全軍(十四28),乃指這水深之處後面的力量。古迦南人和兩河流域的人,認這背後的力量為海怪或神明,以色列人卻直認是從主神而來的(參看下節即明)。

【出十五6】「耶和華啊,你的右手施展能力,顯出榮耀;耶和華啊,你的右手摔碎仇敵。」
  〔呂振中譯〕「永恆主阿,你的右手威嚴而大有能力;永恆主阿,你的右手擊碎了仇敵。」
  〔暫編註解〕右手 這不單指一般人用右手拿兵器、工具、筆等的發揮能力,也象徵坐在帝王右邊的宰相為掌權之發號施令者。
     這一節和第11、16節,均有重疊句,像禮拜中的應答祈禱文般的。因此,好些學者就據此而認這篇詩為崇拜之用的祈禱詩歌。

【出十五7】「你大發威嚴,推翻那些起來攻擊你的;你發出烈怒如火,燒滅他們象燒碎秸一樣。」
  〔呂振中譯〕「你以威風之凜凜推翻那起來攻擊你的;你發出烈怒把他們燒盡了,像燒碎秸一樣。」
  〔暫編註解〕推翻那些起來攻擊你的 誰起來攻擊主神?那些是複數,並不指法老一人。因此,這詩歌並不單指出埃及過紅海的事跡,乃指一般的仇敵。這和第6節所指的,也是一樣,不是單指法老而言。

【出十五8】「你發鼻中的氣,水便聚起成堆,大水直立如壘,海中的深水凝結。」
  〔呂振中譯〕「你發鼻孔中之氣,水便堆積起來;河流直立如壘;深淵凝結於海中心。」
  〔暫編註解〕「你發鼻中的氣」:是從神學觀點解釋那大東風來源;詩人在撰寫詩歌時常用擬人法形容神。
         你發鼻中的氣 原文的氣字,可繙成「風」或「靈」,因此也含有力量的意義。從鼻中發氣,是指烈怒。神因仇敵的惡行,而發烈怒,這烈怒可以成為大東風(十四21),水便聚起成堆,大水直立如壘,海中的深水凝結。這不但指十四22、29之水在以色列人左右作了牆垣,也含有古代中東神話學上的神與渾沌爭鬥的意義(參看創一2)。藉這爭鬥的得勝,主神使宇宙得造成,使黑暗中露光明,也使世界有秩序。因此,這節話也不單指出埃及過紅海的事跡,乃是泛指主神的權能,正如第6、7兩節所講說的一樣。

【出十五9】「仇敵說:我要追趕,我要追上;我要分擄物,我要在他們身上稱我的心願。我要拔出刀來,親手殺滅他們。」
  〔呂振中譯〕「仇敵說:『我要追趕,我要趕上;我要分擄物;我要拿住他們,來滿足心願。我要拔出刀來,親手趕滅他們。』」
  〔暫編註解〕詩歌常見的一種寫作技巧:直接引用仇敵所說的話,使以色列人當時所受的恐嚇更形強烈。
         「殺滅」:按字義是奪去、根除。
         拔出刀來的原文,並不指拔刀出鞘,乃是從已刺入的部位拔出來,意思是殺了又殺的含義。

【出十五10】「你叫風一吹,海就把他們淹沒;他們如鉛沉在大水之中。」
  〔呂振中譯〕「但你一吹氣,海就把淹沒他們,他們就像鉛沉沒于壯闊水中。」
  〔暫編註解〕「風」:原意可作呼吸;以色列人形容風為神的呼吸。
         你叫風一吹 原文是「你吹你的氣」。現代中文譯本繙成「你只吹一口氣」。但該譯本在此前面加插的「但是主神啊」,原文是沒有的。後面的「埃及人」,原文是「他們」。原文是泛指,而現代中文譯本卻確定為埃及人了。在使用於和十四章的關聯上,現代中文譯本的繙譯法是可取的。但這首詩在獨立使用時,卻仍以泛指一切的仇敵為佳。

【出十五11】「耶和華啊,眾神之中,誰能象你?誰能象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
  〔呂振中譯〕「永恆主阿,在諸神中,誰能像你呢?誰能像你有至聖的威風,有可贊之可畏,施行著奇事呢?」
  〔暫編註解〕耶和華是忌邪的神,祂擊敗了埃及一切神只和拜他們的人。
         以修辭問句,表明神實在是無可比擬的。
         這節的重疊句,正如第6和16節一樣,被認為是應答祈禱的詩詞。
     眾神之中誰能像你 這裏的眾神,並不是像詩八十二1的諸神;乃是天庭中「神的眾子」的含義(參看詩廿九1,八十九6)。這種無能相比的神,不但是至聖至榮和可頌可畏,主要也在祂有大能,能施行奇事。出埃及前的十災,就是活活的見證。誰能像你的論點,亦可參看詩卅五10,七十一19,八十九6~8;賽四十18、25,四十六5;彌七18等。

【出十五12】「你伸出右手,地便吞滅他們。」
  〔呂振中譯〕「你伸出右手,地便吞滅他們。」
  〔暫編註解〕「地」:根據烏迦列文的字義,可譯作地下陰間。
         右手 請參看第6節的註釋。
     地便吞滅他們 這裏的地字,不是指地面的地,乃是地下的地,即陰間(參看撒上廿八13;賽廿九4;拿二6等)。

【出十五13】「你憑慈愛領了你所贖的百姓;你憑能力引他們到了你的聖所。」
  〔呂振中譯〕「你憑你堅固的愛領導你所贖回的人民,你用你的力量引領他們到你的聖居所。」
  〔暫編註解〕“慈愛”。希伯來文是hesed。參看何西阿書二章19節的腳註。
         「聖所」:原意是牧羊之地,廣義上可泛指整塊應許之地。
         你所贖的百姓 請參看六6的註釋。
     聖所 這裏所用的字,原文和17節末了的聖所用字並不相同。17節的聖所,是指錫安山的。但本節的用字,源於牧人或羊群所居之所,然後加上一個聖字。故此在歷史背景上說,特別是從14~15節的話來看,此節話的背景是還未入迦南的(參看詩七十八54)。因此,這聖所可能是指在西乃某地的神的山。在那裏雖是牧人和羊群所居之地,但亦為主神的居所。
         13~16摩西和眾百姓盼望迦南美地日子的到來。

【出十五14】「外邦人聽見就發顫;疼痛抓住非利士的居民。」
  〔呂振中譯〕「萬族之民聽見就顫抖,慘痛抓住了非利士的居民。」
  〔暫編註解〕“非利士”。即巴勒斯坦。
         外邦人聽見就發顫 這是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前,主神令迦南人聽見祂在埃及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一切,以致聽見以色列人前來時的驚恐情態(參看申二25)。
     非利士 請參看十三17的節註釋。事實上,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時,非利士人還居住在海島上,尚未進佔其後稱為非利士地,即現今稱為巴勒斯坦地的地方。

【出十五15】「那時,以東的族長驚惶,摩押的英雄被戰兢抓住,迦南的居民心都消化了。」
  〔呂振中譯〕「那時以東的族系長驚惶,摩押的權貴被戰兢抓住,迦南的居民都震撼搖動:」
  〔暫編註解〕以東在外約但最南端,以東人後來堅不讓以色列人過境(民二十14~21),後者被迫改道。摩押在以東北方。摩押人與以色列人的戰爭可參《民數記》21至32章。
         以東的族長驚惶 以東族是以掃的後裔。以掃按創世記的記載,是和雅各從以撒而生的孖生兄弟(創廿五24~26)。後來雅各因詭騙了以掃的祝福成仇。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想假道以東進入迦南,以東的族長並未驚惶,乃是強硬的不准他們通過,以致以色列人不得不轉回繞道而去(見民二十14~21)。
     以東的原義為紅(創廿五30)。以東地原名西珥山,北瀕死海,東臨沙漠,南近以拉他、以旬迦別,西邊與猶大和南部的亞拉巴為界,直到亞卡巴灣。以色列人立國後,以東常與為敵。在以色列國勢強盛時,以東的族長驚惶是歷史的事實。
     摩押的英雄被戰兢抓住 按創世記的記載,摩押是羅得的女兒從父親而生的(創十九37)。因此,摩押的原義就是從父親而來的。摩押地則在死海南部的東面,迄於希實本平原,位在以東的北部。民數記廿一至卅二章的記述,都和摩押有關聯。從民廿二3的記載,則可知以色列人由以東繞道到摩押時,摩押人確曾懼怕和憂急。
     迦南的居民,心都消化了 請參看三8的註釋。心都消化了,則請參看書二8~11。

【出十五16】「驚駭恐懼臨到他們。耶和華啊,因你膀臂的大能,他們如石頭寂然不動,等候你的百姓過去,等候你所贖的百姓過去。」
  〔呂振中譯〕「恐怖震懾襲擊了他們。永恆主阿,因你膀臂之大能力,他們竟如石頭寂然不動,等你的人民過去,等你所獲得的人民過去。」
  〔暫編註解〕「過去」:可作「渡過」,大概指過約但河一事。
         驚駭恐懼臨到他們 除了以東人以外,以色列人進佔迦南前後,其所經之地,各族人都極為驚惶,因為有主神與他們同在,使他們奮勇難擋。
     他們如石頭寂然不動 這是形容驚駭至僵硬的情景(參看撒上廿五37)。
     你所贖的百姓 原文所用的贖字,和13節的贖字為不同。13節的字源出於救贖,這節的字根可當作買贖之用。但更正確的用法,卻正如民十一12所述的「懷胎」──新造出來的。因此,以色列人固然是主神自己買贖的百姓,也是祂新造出來的子民。

【出十五17】「你要將他們領進去,栽於你產業的山上,耶和華啊,就是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主啊,就是你手所建立的聖所。」
  〔呂振中譯〕「你要將他們領進去,栽於那山上,於你的產業上,永恆主阿,於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上,主阿,於你手所建立的聖所上。」
  〔暫編註解〕“產業”。即迦南應許之地。
         「你產業的山上」:是指遍滿高山之應許地(申3:25)。
         「聖所」:是指敬拜的地方。
         你要將他們領進去,栽於你產業的山上 以色列人一向所居的,都是山地。海邊平原則北部在腓尼基人的控制之下,南部海邊平原則在以色列人進迦南後不久,便為非利士人所進佔。所以這裏所指的你產業的山,是泛指全以色列地,包括猶大在內,而不只指錫安山。以色列人被栽於主神產業的山的說法,並不是單在此才有,在先知書上常出現這觀念(參看耶廿四6,卅二41,四十二10;摩九15;撒下七10等)。
     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 這話大概是指所羅門所造的聖殿。因為這聖殿,所羅門就稱它為神的住處或居所(參看王上八13、39、43、49;詩卅三14等)。
     主阿 撒瑪利亞抄本則用「耶和華」。現代中文譯本則將之省略不譯。
     你手所建的聖所 這裏的\cs9聖所也是指耶路撒冷的聖殿。原文這兩句詩句為平行體:耶和華啊,就是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
     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聖所。

【出十五18】「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呂振中譯〕「永恆主必掌王權、直到永永遠遠。』」
  〔暫編註解〕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主神永遠作王的觀念,在詩篇和先知書中,是常見的詞彙(參看詩十16,廿九10,一四六10;耶十10等)。這是這首詩歌極佳的結語。

【出十五19】「法老的馬匹、車輛,和馬兵下到海中,耶和華使海水回流,淹沒他們;惟有以色列人在海中走幹地。」
  〔呂振中譯〕「因為法老的馬匹、連他的車輛馬兵、進海中去的時候,永恆主使海水回流到他身上,而以色列人卻在海中走乾地。」
  〔暫編註解〕整節的話,都是依據十四23、28、29的語句而來的。請參看該三節經文的註釋。

【出十五20】「亞倫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手裡拿著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
  〔呂振中譯〕「亞倫的姐姐、女神言人米利暗、手裡拿著手鼓,眾婦女也跟著她出去,拿著手鼓在舞蹈。」
  〔暫編註解〕米利暗一名的意思為“神所愛者”,等於希伯來的“馬利亞”。在以色列社會中,有女子舞蹈歌唱以迎戰士的習俗。米利暗領導眾婦女歌頌神的得勝。
         米利暗是聖經中提到的第一位女先知(參創二十7注),有說預言的恩賜(參民十二1,2,6)。舊約時代其他女先知有:底波拉(士四4)、戶勒大(王下二十二14)、挪亞底(尼六14)。新約時代的女先知有亞拿(路二36)、傳福音者腓利的四個女兒(徒二十一9)。
         「鼓」:指手搖的鈴鼓。
         亞倫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手裏拿凓鼓 原名究竟從何而來,學者頗有不同意見。大體上說,這名字的含義是「肥胖」或「可愛」(或主神所愛的);甚至是「希望得孩子」,若是從亞拉伯文的 mara{m 而來的話。她被稱為女先知,是聖經頭一個被稱為女先知的,可見以色列在傳統上,並不歧視女性在宗教上的地位。因為她擊鼓歌唱,故此許多註釋家都把她和受靈感說話的先知列於同類(參看撒上十5;王下三15等)。
         20~21 “米利暗”和一隊女合唱隊拿“鼓”(類似小手鼓)載歌載舞,也許在歌曲分段的時候,重複第21節下半當作副歌來唱頌。

【出十五21】「米利暗應聲說: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
  〔呂振中譯〕「米利暗跟她們唱和著說:『你們要歌頌永恆主,因為他得勝昂首,將馬和騎兵投入海中。』」
  〔暫編註解〕《米利暗之歌》甚短,與(海之歌)開頭一句幾乎全同。此歌可能為1~18節長歌的歌題。
         雖然21節和1節下的歌詞相近,但其主要不同點卻在於首句:1節下的首句是個人的認信。這在以色列的宗教史上,是屬於後期的。21節卻是第二人稱複數的命令式──你們要歌頌耶和華,這種向集體的團體要求,在以色列的宗教史上,是屬於較早期的,特別是在西乃的立約之後為然(請參看1節下的註釋)。

【出十五22】「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到了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
  〔呂振中譯〕「摩西領著以色列人從蘆葦海往前行;他們出去到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
  〔暫編註解〕“書珥的曠野”泛指埃及以東的西奈沙漠,位置無法確定。
         “書珥的曠野”。在埃及和巴勒斯坦中間的整個沙漠地帶。
         「書珥的曠野」:位於西乃半島的西北部。
         書珥的曠野 「書珥」在埃及文是有「高起」,意即「牆」或「堡壘」的意思。但在希伯來文,則有「旅行」的含義。從一些埃及的文獻來看,這地方是在其國境的東部西乃半島北部偏西和鄰近地中海的地帶,也是以色列列祖由埃及通往亞述的大道,或稱中道(參看創廿五18)。埃及人在主前第二十世紀的中葉起,就在這區域建造軍事堡壘,「書珥」曠野的名稱,可能就由此而來。希伯來文的書珥既有「旅行」之意,因此以色列人就把這名字與列祖大道相關聯了。
     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凓水 住近水邊的人 常有溺死的情事。住曠野或旅行沙漠的人,卻常有乾死的可能。曠野和沙漠地極其乾旱,人縱不出汗,身體上的水份也被乾旱的空氣吸收蒸發,而極易產生脫水症,以致頭疼後,逐漸昏迷不知人事而死去。所以,在曠野三天找不凓水,是件非常重大的危險情事。
     這裏之所以提到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凓水 大概也和他們原來向法老要求「走三天的路程,為要祭祀耶和華」(三18,五3等)遙相呼應。為要證明這事奉主神的事,原是一項艱苦難行的工作。
         自本節到十八27記述以色列人進入埃及以東的沙漠和西奈半島,經歷乾旱風沙的曠野,缺水缺糧又遭強敵,生活艱苦不堪,危機四伏,怨聲不斷。但耶和華神的大能幫助他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出十五23】「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裡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
  〔呂振中譯〕「到了瑪拉,他們不能喝瑪拉的水,因為水苦,因此那地方名叫瑪拉。」
  〔暫編註解〕“瑪拉”意為“苦”,一般認為是蘇彝士灣北端以南約七十公里的安哈瓦拿(Ain Hawarah)。沙漠中有水泉,但水苦不能飲用。
         “瑪拉”。傳統認為瑪拉位於今天的蘇彝士城東南約四十七英里(76公里)。
         「瑪拉」:原意是苦味。日後拿俄米的丈夫和兒子喪生後,她也自稱「瑪拉」,意為「苦命人」。
         瑪拉位於蘇彝士灣北端之南面八十公里(五十英里)。那裡的水含有礦鹽,所以呈苦澀味。
         瑪拉 原文的意義是「苦」,後期因以色列人在此曾作埋怨,故又有「叛逆了」的含意。
     不能喝那裏的水,因為水苦 三天找不凓水,已可顯出以色列人每一分鐘前行時焦灼的心態,等到找凓了水,又不能喝那裏的水,就更令歷經苦難的旅途上的人,情躁心焦。因為水苦,是要顯明瑪拉地名的來源。雖然如此,至今我們仍無法確證這地方的實際所在。

【出十五24】「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
  〔呂振中譯〕「人民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
  〔暫編註解〕百姓之「發怨言」,是不滿的表現,並非向摩西背叛。後來每當百姓遇到困難時,都會發怨言。
         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 正如耶穌在約但河受洗,有天上來的父神的聲音,有肉眼可見之聖靈彷彿鴿子的降下,有施洗約翰向眾人的見證,證明他是神的兒子。可是,跟凓而來的,卻是聖靈引他到曠野去受魔鬼的試探(參看太三13~四1)。同樣,以色列人在經歷了主神大勝埃及人的十災,和神奇的過紅海得蒙拯救,證明他們是神的子民,並大大的歌頌主神的救恩之後,聖靈也引領五經的編輯者,使我們看到以色列人走了三天的路程,找不凓水喝,現在有水卻不得喝!以色列人與耶穌的受試探之最大不同處,是主耶穌使用神的道得勝試探,而以色列人卻向摩西發怨言。有關怨言,請參看十四11的註釋。

【出十五25】「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
  〔呂振中譯〕「摩西向永恆主哀叫,永恆主將一棵樹指給他看;他把那樹木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永恆主在那裡為他們立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了他們,」
  〔暫編註解〕摩西丟在水裡的“樹”可能為沙漠中的矮灌木。希伯來文es一字還包括藤、荊棘等。神的兒女所遇艱難困苦,其實只是神的訓練與造就。樹丟在水裡,樹變苦為甜。早期教父將這“樹”比作耶穌的十字架,罪雖如朱紅,靠主救贖功勞可變為潔白。
         神在許多事上“試驗”以色列人,瑪拉的苦水只是其一,後來在賜嗎哪與十誡的事上也多予試驗。
         使水變甜的是耶和華,而不是那“樹”。第26節詳述“律例典章”的要旨,就是:順服帶來祝福。
         摩西呼求耶和華 這是摩西在遭遇一切困厄和埋怨時,作為有信心的領袖的楷模的反應(請參看十四13的註釋)。
     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去在水裏,水就變甜了 這幾句話的影響很多且很大。首先是影響了今日的人無法找到原來瑪拉這地方,因為水已變甜了。但更要緊的,卻是影響了當日之人的心境,因為解決了他們的需要,也解除了他們心焦情躁的不安。其次是影響了他們對主神的信服和對摩西的信賴,以致終止了他們的怨言。這也影響今日一切讀經之人,加深了他們對神的信心。這乃是一件神蹟,因為是耶和華指示摩西,摩西才會把那樹丟在水裏,而改變了水質的。

【出十五26】「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
  〔呂振中譯〕「說:『你若留心聽永恆主你的神的聲音,行他眼中看為對的事,側耳聽他的誡命,守他一切的律例,那麼我加在埃及人身上的一切疾病、我就不加在你身上,因為我永恆主乃是醫治你的。』」
  〔暫編註解〕“疾病”是指災難,尤其是使水變成血而不能飲用的災難。
         埃及人的疾病 埃及是熱帶地區,又長年無雨,灰塵滾滾,所以常有各種疾病和時疫的產生。其中較為人知的,就是埃及人的瘡(參看申廿八27)。不過,這裏所指的埃及人的疾病,卻不單在肉身上的,也是信仰上的。因埃及人心裏剛硬,所以遭受了主神所降的十項大災。這些災禍,若以色列人都留心聽耶和華的話,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神的誡命,守主神的一切律例,則不會臨到他們。
     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 這裏既與律例、典章的遵守相關聯,則其醫治就不單指屬身體上的疾病了(參看詩三十2~3,一○三3,一○七20,一四七3和王下二十8~11等)。

【出十五27】「他們到了以琳,在那裡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他們就在那裡的水邊安營。」
  〔呂振中譯〕「他們到了以琳,在那裡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他們就在那裡近水邊紮營。」
  〔話中之光〕(一)在信徒的靈程中,須先有瑪拉的試煉和苦難(參23節),後才有以琳的祝福和甘甜(本節)。
  〔暫編註解〕「以琳在蘇彝士東南約九十公里,其地棕櫚處處,盛產蔬果,水源充足,為沙漠中的綠洲。水泉與棕樹的數目可能為象徵說法:12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70代表七十位長老。
         “ 以琳” 的意思是“ 樹( 複數)”;以琳位於瑪拉以南約七英里。
         「以琳」:是一美麗多水的綠洲,因水多而長有棕樹。
         以琳 原文這字的含義,可以解作「大樹」,也可以意譯為「眾神」。在曠野中有水有樹的綠洲,通常都被認作聖地,是眾神居住的所在。至於以琳的實際所在,至今仍無法確定。有些學者則認為是離蘇彝士港東南約六十三英里的加倫鬥谷(Wadi Gharandel)。因為那邊有棕樹,有水泉,也有其他植物的生長。
     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 曠野的綠洲中,有水泉的地方多數會有棕樹。十二股水泉是象徵十二支派之如水長流,富有生命力。七十棵棕樹則象徵七十位長老(出廿四1、9,民十一16等),是管理以色列人,給他們以蔭庇者。

暫編註解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中文聖經註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