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太福音】提要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7-25 11:17: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作者

        根據早期的教會歷史資料,公認本書的作者為馬太,其內證:別的福音書論到馬太時比較詳細,惟獨本書只提一名,即『稅吏馬太』,也未說到他怎樣設筵招待主,這是著者自謙、自隱的證明。
        馬太原名利未,在迦百農城作稅吏,替羅馬政府向猶太同胞徵收稅款。當時的稅吏,絕大多數狐假虎威,欺壓平民,為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等同罪人(太九11)。有一天他正坐在稅關上,耶穌經過,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立即放下舊業,作了主的門徒(可二14)。他得救後改名馬太(原文字義是『神的恩賜』),被主選為十二使徒之一(太十3)。

貳、寫作時地

        本書完成年代,頗多推測,有謂主後四十年左右,有謂五十年初期,有謂六十年至七十年。多數學者認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參照馬可福音改寫並加添其他資料而成的,故其完成年代應不早於馬可福音。又因為本書中所講有關耶路撒冷城被毀的事,是以豫言方式述說的(太廿四1~2),可見當時這事尚未發生,故不應晚於主後七十年,或甚至是在主後六十六年,猶太革命爆發以先。我們據此推斷,馬太福音較合理的寫作時間,大概是在主後五十五年至六十五年之間。
        至於本書的寫作地點,亦有不同的說法,多數認為係寫於巴勒斯坦地。根據傳說,馬太生前曾經到過埃及、古實、馬其頓、敘利亞、帕提亞等地,為主作見證。因此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馬太原係在巴勒斯坦地用亞蘭文寫成,但後來出外旅行傳道時,為了應付不懂亞蘭文的猶太人之需要,又親自改譯成希臘文。馬太原為羅馬稅吏,平素以希臘文書寫政府文件,故其希臘文非常流暢,根本沒有任何翻譯的痕跡。

叁、寫書背景

        因本書具有濃厚的猶太色彩,且對猶太習俗未加解釋,故當時的用意可能是專為猶太人而寫的。不過,本書中也屢次特意提及外邦人,例如:第一章家譜中的幾個外邦女子,第二章中的幾個東方博士遠道前來朝拜,第八章中的外邦人在天國裏坐席,第十六和十八章中的『教會』是四福音書裏惟一提到的,第廿一章中將神的國賜給外邦百姓,第廿八章中使萬民作門徒的吩付等,一面對猶太人有所警告,一面也顯示馬太並未輕忽外邦信徒。

肆、本書特點

        (一)特多記錄主所說的話:整本馬太福音,一共有一千零六十八節,其中有六百四十四節是主直接所說的話。換句話說,整本馬太音書,約有五分之三是主的話。
        (二)特多引用舊約的話:在整本馬太福音書裏面,一共引用了一百廿九次舊約的話,其中有五十三次是直接的引用,七十六次是間接的引用。這表明馬太不只記載主的話,他也引用神所已經說過的話。
        (三)特多使用「看哪」一詞:在全本馬太福音書裏,按原文一共使用了六十二次『看哪』(中文和合本漏譯幾處,如:九10等)。一般人常對某些事物視而不見,但馬太卻能看見並抓住一些有意義的景象,又指引別人去注意它們。
        (四)特意介紹主的身份:在一章一節講明祂是『大衛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兒子』(原文)之後,便用一至廿五章來描繪祂是『大衛的兒子』,廿六至廿八章描繪祂是『亞伯拉罕的兒子』。
        (五)特意表明主的偉大:一至廿五章以主智慧的言行來表明祂是那一位『比所羅門更大』的;廿六至廿八章以主的受難與復活來表明祂是那一位『比約拿更大』的(太十二41~42)。
        (六)特意把主的五段長篇講論穿插在敘事文中:主的五段長篇講論,都用類似『耶穌說完了話』作結束:
                1.登山寶訓(太五1~七28);「耶穌講完了這些話」。
                2.差遣門徒出去傳道的訓話(太十1~十一1);「耶穌吩咐完了」。
                3.天國奧秘的比喻(太十三1~53);「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
                4.訓示門徒間如何彼此對待(太十八1~十九1);「耶穌說完了這些話」。
                5.橄欖山上的豫言(太廿四1~廿六1);「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
        作者馬太似乎有意藉此將耶穌基督的行事和教訓予以系統化,除了本書前面的序言和後面的結語以外,共分成五段各具特殊意義的敘事部分,緊接著在它們後面插入合宜的教訓。
        (七)本書的結構相當特別:根據E.W. Bullinger的《Companion Bible》,本書似乎呈特意安排的『對稱結構』──即首尾兩端互相對稱,並且逐步往裏呈向心對稱,直至達於書的中間部分,頗值讀者加以細細玩味。今特摘錄於下:

                A傳道之前(一1~二23)
                    B先驅之人(三1~4)
                        C水的洗禮(三5~17)
                            D曠野的試探(四1~11)
                                E國度的傳揚(四12~七29)
                                    F國王的顯明(八1~十六20)
                                    F國王的被厭棄(十六21~廿34)
                                E國度的被厭棄(廿一1~廿六35)
                            D花園的苦痛(廿六36~46)
                        C苦的洗禮(死葬復活)(廿六47廿八15)
                    B承後之人(廿八16~18)
                A傳道之後(廿八19~20)

伍、主旨要義

        耶穌基督乃是天國的王,為要救祂的百姓脫離罪惡,進入祂的國度,乃降世為人,以言行傳揚國度的福音;最後被釘死十字架上,以救贖那些屬祂的人;復活,賜給他們權柄和能力,在地上繼續推展國度。

陸、與他書的關係

        馬太福音與其他三本福音書,都是描寫耶穌基督,惟所描寫的角度各不相同:馬太重在說祂是君王,馬可重在說祂是奴僕,路加重在說祂是人子,約翰重在說祂是神子。
        馬太福音說到耶穌為王,所以稱祂是亞伯拉罕(萬國之父)的兒子和大衛(以色列第一位王)的兒子(太一1);又因為王是有王系的,所以有家譜(太一1~17)。馬可福音說到耶穌是耶和華神的僕人,僕人無所謂身世,所以不記載耶穌的家譜。路加福音說到耶穌為人子(完全的人),所以家譜追敘到亞當(路三23~38),因為亞當是人類的始祖。約翰福音說到耶穌是神的兒子(完全的神),神是無始無終的,因此在時間上追敘到太初(約一1),就是無始的永世。
        注意:馬太福音是結束在主復活;馬可福音是結束在主升天;路加福音是結束在主應許聖靈降臨;約翰福音是結束在主再來。

柒、鑰節

        「大衛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兒子,耶穌基督...」(一1原文)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二2)

捌、鑰字

        「天國」原文是「諸天的國度」,全卷共用過卅二次。
        「大衛的子孫」原文是「大衛的兒子」,全卷共用過十次(中文和合本多一次)。

玖、內容大綱

        (一)君王的身世與降生
                1.君王的家譜與降生以前的光景(一章)
                2.君王降生以後的遭遇(二章)
        (二)君王使命的準備與開始
                1.君王受先鋒的推介與父神的稱讚(三章)
                2.君王勝過魔鬼的試探與開始傳道(四章)
                3.君王講論天國子民該有的品格與生活(五至七章)
        (三)君王建立在地上的工作
                1.君王以諸多大能的作為來展開祂的工作(八至九章)
                2.君王教訓並差遣祂的門徒去實踐受託的使命(十章)
        (四)君王的工作遭到反對
                1.君王遭受諸多的質疑和敵對(十一至十二章)
                2.君王講論天國的奧秘(十三1~53)
        (五)君王被本地人和猶太宗教人士棄絕
                1.君王在被世俗和宗教厭棄中啟示祂自己和教會(十三54~
                  十七27)
                2.君王講論天國子民彼此的接納(十八章)
        (六)君王在猶太地和耶路撒冷受人聯合敵對
                1.君王遭受各種人的試探和盤問(十九至廿二章)
                2.君王講論反對者的災禍和祂再來時的審判(廿三至廿五章)
        (七)君王的被捕被釘和復活
                1.君王被賣、被捕、受審、被否認和被釘死(廿六至廿七章)
                2.君王復活和託付門徒大使命(廿八章)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